正文 第239章 神兵顯鋒(4)(2 / 3)

許驚弦想通原委,不由失聲而笑。此人能無聲無息地藏在自己頭頂上許久,當是江湖上少見的高手。他故意避人眼目,形跡可疑,或許是對付另外的敵人,卻陰差陽錯地被自己拖了兩個時辰,難怪氣惱不休。

若是依他以往的性格,必會想法追查這神秘青衣人的來曆。但方才在佛像前長坐冥想,心態變得平和,不願再涉及江湖恩怨,也就一笑作罷。

離開報國寺後,一路拾階緩行,經過“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靈岩疊翠”等數度道景觀,時而又有猴群穿出山林,與遊者嬉鬧玩耍,甚至搶奪食物,惹人捧腹。許驚弦漸覺心情舒暢,口邊還哼起了小曲,扶搖似也感應到主人的心意,歡聲長鳴,振翅飛入雲深處。

待上到金頂時,暮色已降。許驚弦本就打算夜宿山頂,第二日一早觀日出雲海等峨眉勝景,也不去打擾金頂寺廟的僧侶,自己尋到一個小山洞,先給扶搖喂食,再自己吃些幹糧,默想著弈天訣,閉目打坐。走了一日的山路,終也有些疲倦,漸漸睡去。

到了夜半初更時分,許驚弦忽被扶搖的叫聲吵醒,揉揉朦朧睡眼,隻見前方隱有數點燈火閃耀,在樹影的掩映下跳蕩不休,仿如鬼火。他大感好奇,記得那個方向明明是一處絕壁,為何會有燈火?莫非便是峨眉山傳說中的聖燈?不過聽說出聖燈往往在月黑風高之時方才出現,而今夜明月高懸,難道是另有古怪?又猜想或許是在報國寺內遇見的那位青衣蒙麵人……

許驚弦再也睡不著,便往那燈光處尋去,穿過一小片樹林,眼前竟是一道雄偉險峻的百丈絕壁,月光下但見層層薄霧嫋繞著崖身,極顯幽邃空靈,崖底隱見岩壑交錯,奇石突兀。

崖頂上立著一道青色的人影,手執一盞紙燈,默然往那虛空中一送,那燈便平飛入茫茫霧氣之中,緩緩墜入深淵消失不見。而在青衣人的腳下,還有數十盞早就紮好的紙燈。

許驚弦瞧得真切,微覺驚訝。雖然瞧不清對方的麵容,但從身形上判斷並非清晨時在報國寺所遇見之人。而那些紙燈皆似用上等宣紙所製,綿軟輕薄,分量極輕,但青衣人隨手一送如推重物,這份舉輕若重的功力實非等閑,分明身負驚人武功。但若說點燈祭神拜祖,何須在此半夜無人之際故弄玄虛?莫非是鬼魅山精做怪?

青衣人顯然已聽到許驚弦的腳步聲,卻並不回頭,口中淡淡道:“重赴舊約,傳燈抒懷,一時忘形擾君清夢,還請見諒。”彬彬有禮的語氣中卻流露出拒人千裏之外的冷漠。

聽青衣人開口說話,許驚弦暗舒一口氣,眼前至少並非鬼魅做怪。心想今夜是元宵節,一般人都在家中安享天倫,他卻為何半夜來到山頂,莫非也如自己一樣無家可歸?一念至此頗有些同病相憐之意,反正被夜風一吹再無倦意,索性坐於一旁,靜觀青衣人放燈,權當陪他。

青衣人不再搭理許驚弦,俯身重又拿起腳下一盞紙燈。他的左肩似是有傷,行動間略有不便,但擦火、點燭、揮手、放燈……手法極其熟練,節奏更是絲毫不亂,每個動作都銜接得天衣無縫,沒有間隙。隻有經過特別訓練的人,才可以做到如此平穩而精確,不浪費一點力氣。

兩人各懷心事,無言地望著一盞盞逐漸飄遠的紙燈,直過了一炷香的工夫,青衣人才將十幾盞紙燈盡皆放飛,等那最後一點亮光在縱橫彌漫的霧氣中消失後,兩人如有默契般不約而同歎了口氣。

青衣人遙望雲深之處,緩緩踏前半步,喃喃自語般道:“這裏常年雲鎖霧繞,望之如入仙境,所以每年都有無數妄想成仙的善男信女由此跳下,故得其名叫做舍身崖。不過我倒覺得,這個名目才更容易引發輕生的念頭……”

許驚弦聽得一愣,暗忖莫非此人真是來舍身崖尋死的?瞧那青衣人隻要再前移半步,就將會掉入萬丈深淵之下,欲要上前拉他回來,卻又怕他被自己一嚇反而失足,靈機一動:“為何還留著一盞燈未放走?”料想隻要引得他回頭,便可救他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