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9章 神兵顯鋒(4)(1 / 3)

這時他才真正體會到生命中的經曆無論是好是壞,都是無法隨意丟棄的,就算以後再也不會回來,他也永遠割舍不下那一段屬於他自己的少年時光。

許驚弦走走停停,也不與人多打交道,心態如同一名旁觀紅塵的隱者,既品味著夜行於野的孤獨,又感受著久違的風土人情。這一路上不知翻過幾座高山,走過幾片大草原,越過幾條大江,渴飲江水,餓了吃些幹糧,寂寞時便與鷹兒說幾句話,更多的時候則是抱劍沉思,感受天地自然間的神秘力量,品味著劍道之真諦,。

離開中原不過短短三年的時光,卻在他身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那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已經成長為一名真正的劍客。

這日清晨,許驚弦來到一座小縣城邊,正要進城,轉眼忽又望見城中住戶家門口掛起幾籠紗燈,才想起今日已是正月十五元宵佳節。

想像著家家戶戶團圓和睦的景象,許驚弦不由憶起兒時與義父許漠洋共度的時光,便略有些酸楚,不願入城,本欲繞道而過,抬頭卻見到城關上寫著兩個大字——峨眉。他心中一動,想到那峨眉山乃是天下有數的佛教名山,適逢佳節何不去遊覽一番,也算聊以自慰。

許驚弦本想找個人問路,誰知卻發現行人見到他似有嫌棄之意,紛紛避開繞道。原來他從禦泠堂帶出的包袱早已在雪崩時丟失,並無衣物替換,身上穿著的羊皮襖已是破損不堪,但他一門心思都放在練功之上,全然未注意到自家的裝束,此刻才驚覺自己活脫脫就像一個流浪的吐蕃少年,難怪惹人厭煩。傲氣湧上心頭,便強扯了一名漢子打探道路,那漢子雖生得遠較許驚弦粗壯,但見他衣衫破舊,又攜鷹佩劍,匆匆答了話便倉皇逃走。

許驚弦也不顧路人側目,大搖大擺往峨眉山行去。

峨眉天下秀,果然名不虛傳。雖隻是初春時節,已是漫山遍野的蔥蔥鬱鬱。和風卷走了寒峭,明媚的陽光由疊疊樹陰間投射在山道上,撒下一地碎銀般的光華,遠處霧靄重重,浮雲嬉山,穀內溪水潺潺,鳥雀低鳴,再有那一抹澄碧綠意襲入眼底,透入心間,令人欣而欲醉,陶然忘憂。

在山下望見一間大寺院,乃是報國寺。殿宇四重,掩映在蒼鬆翠柏間,更有巨鍾、瓷佛與銅塔,極具禪意。許驚弦漫步入內,此刻時辰尚早,並無上香許願之人,偌大個殿堂中就隻有他一位遊客,樂得清閑。峨眉山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供奉著普賢菩薩,他剛剛在大殿的佛像前叩了一個頭,便聽到鍾鳴之聲由山頂上遙遙傳來,經久不絕。原來那峨眉山頂的萬佛寺敲鍾頗有講究,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緊敲十八次,慢敲十八次,不緊不慢再敲十八次,如此反複兩次,每日共一百零八次,象征著全年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氣候,消除一百零八種種煩惱與雜念……

許驚弦自幼精研《天命寶典》,雖是傳承於老莊道家,但這綿延的佛鍾之聲亦一般引發他悲天憫人之情,一時心生虔念,便盤膝坐在佛像前的蒲團上誠心祝禱,一麵追想往事,感懷自身境遇,渾如老僧入定。

不知過了多久,頭頂上傳來輕輕一聲響動,將他從迷茫往事中驚醒。抬頭望去,卻見一道黑影已大梁之上朝他飛撲而下……

許驚弦悚然一驚,此人不知何時藏於殿中,若是趁方才自己神思不屬之際發招,必難逃其毒手。他腦子裏尚未回過神來,身體已做出反應,平平往後移開數尺,避開對方的飛撲之勢。眼角餘光瞅見此人一身有青色勁裝,麵蒙黑紗不見玄虛,唯有一對亮如晨星的眸子瞪視著自己,眼中滿是憤色。

青衣人一招擊空,亦不糾纏,騰身往殿外奔去。許驚弦起身便追,不料那青衣人足尖輕輕一掃,挑起佛像邊香爐中的大團香灰,劈頭蓋臉朝他撒來,口中還冷喝道:“可惡的臭小子,害我蹲得腿都酸了,請你吃一把香灰……”聽聲音嬌嫩,似是一位女子。

許驚弦隻恐煙中有毒,急忙閃身避開,經此稍稍一耽擱,等他再追出殿門外,對方早已不見蹤影。

原來當許驚弦入寺之時,恰好那青衣人已在殿中,或有隱情不願與陌生人朝麵,便躍上大梁。本以為許驚弦無論是參神拜佛、還是請香還願,最多也不過片刻工夫,一會兒便會離開。誰知許驚弦聽聞晨鍾長鳴心有所感,竟在佛像前靜坐冥思長達一、兩個時辰。那青衣人在梁上蹲伏良久,終於失了耐心,忍不住現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