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兒臣忝為代相,則兒臣新婚事小,解救楚王,立朝廷之威信,長臣民對抗匈奴之信心事大。兒臣願在定王主持之下,親力而為。祈請父皇恩準。”劉榮奏完,朝定王友好一笑。
太子劉榮這番話,聽在吳王劉濞耳中,頗覺有趣。
劉榮自稱願在太子主持之下去解救楚王,卻口出親力而為之言,實含眼中無定王的意思。
定王劉發自然懂得劉榮此話的意思,立即奏說:“父皇,太子新婚之期,理應陪伴在太子妃身旁。兒臣深為太子以國事為重之心所感動,卻不讚成太子親力而為。父皇,兒臣倒有一人可代太子立此功勳。”
吳王劉濞一聽,便知膠西王要上場了。
但他心裏對太子與定王相爭時,所用“可代太子立此功勳”之言大為欣賞。
定王推薦之人在定王的主持之下立了功勳,本就是定王的功勳,怎麼倒成了是替劉榮立的功勳了呢?
嗯,定王此言,實乃大妙!
劉啟見太子劉榮還想再爭,便笑著對他說:“太子傾心國事,朕深為理解。朕以為定王所言在理,太子應好生陪伴在太子妃身邊,好好地度好新婚佳期才是。定王講講,所推何人擔此重任?”
定王劉發朝膠西王一指,說:“父皇,兒臣深以為膠西王可當此重任。”
到了此刻,這被趕著上架的膠西王劉卯,不得不出班,按太子在太子宮所言來奏:“啟奏皇上,臣願隨定王擔此重任。”
劉啟見膠西王果然登場了,便故意遲疑著說:“朕素來未聞定王與諸王有過往來,定王怎麼便推薦膠西王來擔此重任呢?既是定王所薦,膠西王講講如何安然解救楚王,不失國威,不喪民誌,不給匈奴人開戰口實?”
到了此刻,膠西王心中縱然萬般不願意,也得裝出全力而為的樣子說:“啟稟皇上,臣以為,令匈奴人挑撥離間我大漢君臣之陰謀失敗,才是安然解救楚王,立大漢國威,樹大漢民誌,不給匈奴人任何開戰口實之前提。故而,臣祈請皇上,公然諭示大漢臣民:楚王離開天牢乃被匈奴人所裹脅,身不由己之故,特恕楚王無罪。如此,皇上不追究楚王離開天牢之罪,便立令匈奴人挑撥離間我大漢君臣之奸計失去效用。彼時,臣隨定王或以比武之名,令其交出楚王,退回漠北。如此,楚王得救,大漢國威得立,民誌得樹也!”
劉啟見膠西王完全按太子和定王事先的安排來奏,故意裝出很欣賞膠西王的樣子,大聲說:“嗯,膠西王此言,一語道破匈奴人的惡計!膠西王真乃朕大漢之棟梁也!好,太子,即刻替朕擬旨,諭示天下官民,楚王受匈奴人的裹脅,在身不由己之下才離開天牢,朕不僅不予追究其擅離天牢之罪責,更體恤楚王身處險境之艱苦,著定王主持,膠西王全權負責解救楚王。”
太子劉榮躬身應諾,即往一側書寫皇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