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太子計中計 5(1 / 2)

第三百四十四章太子計中計 5

劉啟故意作思考狀,良久才說:“太子說的有理,此時還真不是與匈奴人計較一時長短之時機。不然,聖聰如高祖,亦不會定出和親之策來了。”

定王劉發故意作欲言又止狀。

劉啟知其在演戲,便問:“定王對此事有何見解?”

望了太子劉榮和吳王劉濞一眼,抬手朝著劉啟揖了揖,定王劉發說:“啟稟父皇,太子之見不無道理。可兒臣心想,大漢對匈奴都已忍讓了幾十年,若再任其如此這般恣意妄為,兒臣惟恐大漢朝廷威信盡失,臣民信心消殆,如此實對大漢不利呀!”

太子劉榮再次發言,說:“父皇,定王此擔憂亦兒臣心所擔憂。如何做到威信不失,信心還增而又不令匈奴有開戰之口實,這正是我們大漢君臣所當慮思之問題。待他日大漢國力強盛時,戰,則傾力而為,則必完勝之,則必讓彼滅國。今時,兒臣自忖大漢未至可與匈奴傾國傾力一戰之國勢。既如此,大漢朝廷安然解救楚王脫離匈奴人掌握之手,令其自知無法挑動我大漢君臣同心同德之情誼,其必將期望而來,失望而歸。父皇,定王,是也不是?”

劉啟聽了,也不等太子回答,便說:“太子此言大為在理,大漢今時國勢的確未至可與匈奴傾國傾力一戰之時,這即是自先高祖以來定下和北策之依據。可不令彼有開啟戰端之口實,又得安然解救楚王出魔掌,朕之大漢又當如何施為?”

定王劉發裝出一副恭順的樣子,朝劉啟躬身揖禮,說:“父皇,兒臣以為乞和不足立威,所乞之和亦非真和,乃喪我威誌,長彼國勢之和,稍有不遂其意,戰端立啟。故而,兒臣以為,堂堂大漢當須以武止武,以武阻武,在武上令彼失勢,方能做到太子所言,令我大漢威信不失,信心還增,亦不給彼任何輕啟戰端之口實。”

吳王劉濞聽著聽著,感覺太子和定王所爭,在於爭建功勳,而非戰與不戰。

想想也是,曆來對皇上一味恭順有加的定王,在皇上讚同太子之策後,亦隻能附和著皇上的意思,在這基礎上再與太子相爭建功勳的機會。

嗯,對了,定王為了爭來這建功的機會,才找來與其新有來往的膠西王相助。

剛才,肯定是定王早已推知皇上之意,請膠西王與其商議如何解救楚王。

看來,再議下去,定王絕對會提議讓膠西王負責解救楚王了!

吳王的確聰明,心頭暗轉便推測出將要發生的事情。

正如吳王所預期,劉啟聽完定王的話,說:“定王此言,實乃朕之意願。太子本是主持解救楚王之最佳人選,然太子新婚之期,實不應主持此事。解救楚王此事,朕便交與定王,望定王傾心而為,成功救出楚王,不得失朕大漢朝廷威信、臣民信心。”

劉榮見劉啟已按事先計劃,將主持解救楚王之事交與定王了,便想再爭一回此建功機會,以鞏固吳王等人心目中自己與精致失和而爭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