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
北魏末年胡太後(?-528年,亦稱靈太後),胡氏,漢族。公元515年,元詡(孝明帝)即位,尊生母胡氏為皇太後。因少帝年幼,由胡太後臨朝聽政。胡太後專權,寵幸鄭儼、徐紇,“徐鄭”亦淫穢宮廷,惑亂朝政。元詡對胡太後十分憎惡,密令大將軍爾朱榮率軍倒胡。密計泄漏,胡太後震怒,毒殺元詡。《資治通鑒》記載:“(528年)儼、紇恐禍及己,陰與太後謀鴆帝。癸醜,帝暴殂。”隨後,胡太後立元詡之女元姑娘(1歲,潘充華所生)為帝,對外謊稱是皇子即位。當天將其廢黜,改立元釗(3歲)為帝。同年四月,胡太後、元釗被爾朱榮處死。
爾朱榮(493年-530年),契胡族,北魏末年名將、權臣,在鎮壓六鎮叛亂的過程中發展壯大。528年,接到元詡密令,發兵洛陽,處死胡太後、元釗,立元子攸(孝莊帝)為帝。又把洛陽的鮮卑貴族和出仕的漢人望族屠殺殆盡,史稱“河陰之變”。之後,率軍平定北方的叛亂,戰功卓著。530年,被傀儡皇帝元子攸設計斬殺。
耶律延禧(1075年―1128年),遼天祚帝,字延寧,遼順宗耶律浚之子。曾進封為梁王、燕王。1101年即帝位,任用蕭奉先、蕭德裏底等奸臣,生活荒淫,不理國政,致使宗室內亂,部族反叛,民眾起義,遼國趨於滅亡。1124年,在喪失大部分國土的情況下,率殘軍向西逃奔夾山。
耶律淳(1063年—1122年),遼天錫帝,小字涅裏,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堂叔。1122年,天祚帝西奔夾山,群臣擁立耶律淳為帝,號天錫皇帝,建立北遼,耶律淳是為北遼第一任皇帝。同年六月,天錫帝病逝,其妃蕭普賢女執掌北遼政權。
“廢帝謀立”案:1115年(遼天慶五年),天祚帝率軍親征女真,戰敗,金軍乘勝攻陷遼東五十餘州。由此,天祚帝威望大減。遼國皇室和臣僚一致認為他不如皇叔耶律淳賢德,若將他廢黜,改立耶律淳為皇帝,女真叛軍就能不戰而退。於是,百官發難,逼天祚帝讓位於耶律淳。同時,主謀廢帝的皇室還連夜派兵迎接耶律淳。然而,耶律淳卻密令,將參與此樁“廢帝謀立”事件的蕭敵裏、蕭延留處死,將二人首級送呈天祚帝,同時向天祚帝告密。主謀耶律章奴得知事情敗露,連夜逃竄。“廢帝謀立”事件以失敗告終。由此,天祚帝認為耶律淳忠貞不二,加封耶律淳為秦晉國王。
蕭奉先(?-1122年),契丹族,遼國外戚,奸臣。1112年,縱歸完顏阿骨打,養虎貽患。1121年,譖殺蕭瑟瑟、耶律敖盧斡母子,導致朝野人心離散。天祚帝西奔夾山時,將蕭奉先驅逐。後其長子蕭昂被金兵斬殺,蕭奉先與次子蕭昱被天祚帝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