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介石說:“消息傳到四川,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四川的唐僖宗反攻,傳檄天下,讓各鎮諸侯長安勤王,於是有了李克用等二十八鎮諸侯集聚河中府,李存孝活捉孟絕海的故事。”
王彥章說:“你對黃巢和孟絕海真是了解,這些事情,六個月也不一定收集全麵。”
孫介石說:“那時,我是大唐王朝的監察禦史,對上監察不了弄權舞弊的宦豎田令孜,對下監察不了軍政、財政、民政大權獨攬的節度使。黃巢起義後我多方收集黃巢的資料,向唐僖宗先是建言加強各地州縣和節度使的合作,對黃巢各部實行“堅壁清野,就地圍剿殲滅”政策,唐僖宗不許。後又在黃巢收複廣州之時建言招降黃巢,就地封為廣州節度使,僖宗不許,還被田令孜誣陷為黃巢同謀,於是我跑來了淤泥島。”
王彥章說:“封黃巢廣州節度使,還不是黃巢的獨立王國。”
孫介石說:“各個節度使又何嚐不是獨立王國,多一個黃巢也不算多,無非是讓黃巢起義局限到廣州嶺南,不再為禍長江、黃河兩岸民眾。何況黃巢收複廣州也是我中華大國之幸事,如果在廣州建立一個外籍政權,廣州終將成為外敵入侵的橋頭堡,為禍深遠。”
王彥章說:“介石兄的眼界真是開闊,超越常人,超越大唐一統,讓我受益非淺。”
孫介石說:“大唐王朝已經氣息奄奄、日薄西山了。對內不能根除宦豎專權、弄權,對外不能管製割據一方的藩鎮諸侯節度使,加之國家財糧府庫已經空虛,添補無策,遲早會被新的國家權力中心晉王或梁王取代。我的封賞黃巢之計,不過是讓大唐王朝延壽幾年而已。”
王彥章說:“晉王如果沒有李存孝,取代大唐王朝的一定是梁王朱溫。我前兩年遊曆比武時曾去晉和梁兩地實地考察,比較過這兩人的經曆和管理,感覺朱溫的政策比李克用有利於民眾和國家。你怎麼看這晉梁兩家?”
孫介石說:“李克用是沙陀人,漢化程度不深,他所依重的李嗣源的漢化程度也不深,他們一直用管理草原牧業的方法管理中原農業,對人口的管理也是沿用管理牧民的方式去管理農民,這使他們國家管理方麵製度化、適應化的創新建設很少,不了解漢族民心,也就得不到漢族民心。”
孫介石說:“朱溫生於公元852年,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人,祖父朱信、父親朱誠皆以教授私塾為業,應該算是底層的書香門庭子弟。但朱溫幼年喪父,家貧無依,兄弟三人與母親王氏傭食於蕭縣劉崇家,鄰裏對他的鄙視與輕蔑可想而知。這使朱溫的個性具有兩麵性。一方麵,朱溫自幼好學又嗜學,一心想脫離底層,對經史子集、權力地位、行政執行、鹽鐵專營、工商運輸、官民聯係多有研究。另一方麵,朱溫自幼武勇凶悍,與其兄朱存橫行鄉裏,無人能製。這也使成人後的朱溫一方麵是對文化的學習理解會長於普通練武之人,另一方麵是對武力和權力的崇拜和迷信會走上極端。朱溫成人後,博學而不專,科舉無望;底層而狂妄,不屑去做販夫走卒,隻得與其兄朱存投奔黃巢,迅速成為黃巢獨擋一麵的將軍。結果,朱溫的武功、才學、謀略、胸懷都是遠遠高過黃巢,也就看機會予以叛離。朱溫投降大唐朝廷後被任命為汴州(今河南開封)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但要等收複京城長安後才能去赴任,因此,朱溫便與各路節度使的勤王部隊合圍長安,也就成為二十八鎮諸侯會盟河中府中的一員。”
孫介石說:“河中府就是現在的山西永濟縣蒲州鎮,因居黃河中遊,就稱之為河中府。河中府西臨黃河與陝西省大荔縣、合陽縣隔河相望,南依中條山與芮城縣接壤,東鄰運城市,北接臨猗縣。河中府地處華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連接處的山西省西南端,是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距長安隻有一百五十公裏,有大唐王朝陪都之稱,是隋唐時期高官、巨賈、詩人、畫家、樂師、舞伎除了長安城之外的另一處主要聚焦地,人文興盛。神奇五老峰、幽深王官穀、浩蕩黃河岸,巍峨鸛雀樓,景致雄渾偉岸波瀾壯闊,遠遠勝過杭州的富春江山水。唐初鑄造的鎮河鐵牛是全國最大最重的鐵牛。北周建造的鸛雀樓在唐初改建為全國最高、最大的酒樓,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嶽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其中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這千古絕唱,就是登臨鸛雀樓時所寫。”
孫介石笑著說:“王之渙的詩是好詩,就是鸛雀樓離黃河入海的地方還差出兩千裏。唐代宗時期永濟本地詩人暢當也寫了一首《登鸛雀樓》“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對仗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同樣工整,比王之渙的更寫實,隻是胸懷意境差點,名氣也沒王之渙的詩名大,一般人很少知道。”
孫介石說:“大曆七年,公元772年,元載為相,建議唐憲宗李純朝庭設河中府為中都,後因幽州軍亂未能實行。”
孫介石說:“河中府是陝西、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各地側擊長安的最理想之地,響應唐僖宗號召,各地勤王人馬都來到河中府,共有二十八鎮,分別是:
第一鎮: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兵馬10萬。
第二鎮: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兵馬3萬。
第三鎮: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兵馬5萬。
第四鎮: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兵馬2萬。
第五鎮:秦州節度使仇公遇,兵馬1萬。
第六鎮:襄陽節度使梁崇義,兵馬1萬。
第七鎮:盧龍節度使李懷仙,兵馬2萬。
第八鎮: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兵馬3萬。
第九鎮: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兵馬3萬。
第十鎮:兗州節度使周本順,兵馬3萬。
第十一鎮:鄆州節度使赫連鐸,兵馬2萬。
第十二鎮: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兵馬5萬。
第十三鎮:幽州節度使馬三鐵,兵馬1萬。
第十四鎮:定州節度使王景宗,兵馬2萬。
第十五鎮: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兵馬9萬。
第十六鎮:徐州節度使支瑞祥,兵馬2萬。
第十七鎮:景州節度使周太初,兵馬1萬。
第十八鎮:平州節度使王用之,兵馬3萬。
第十九鎮:壽州節度使張仲仁,兵馬2萬。
第二十鎮:萊州節度使馬君武,兵馬1萬。
第二十一鎮:陳州節度使劉從吉,兵馬4萬。
第二十二鎮:孟州節度使朱合爽,兵馬2萬。
第二十三鎮:朔州節度使唐大弘,兵馬1萬。
第二十四鎮:邢州節度使朱文,兵馬2萬。
第二十五鎮:鄜州節度使楊思恭,兵馬3萬。
第二十六鎮:青州節度使王敬武,兵馬2萬。
第二十七鎮:於州節度使王守存,兵馬1萬。
第二十八鎮:覃州節度使邵升昌,兵馬2萬。
諸路軍馬,多寡不等,共計七十八萬,號稱百萬。因為李克用兵力多、威望高,被大家推舉為臨時大元帥,主持兵馬調度。”
孫介石說:“二十八鎮諸侯會盟河中府進行勤王,影響很大,黃巢便要親自出戰,孟絕海說:“哥哥休慌,二十八鎮諸侯不過烏合之眾而已,即無大將,也不齊心。我自領二十萬人馬渡河北上,一戰可破各路諸侯藩鎮,天下戰事可平。”黃巢便命孟絕海為元帥,彭白虎、班翻浪為副元帥,董則茅、賴恩人、何德能、懷即流、樸中林、錢向起、甄容攝等五十人為大將,健將四百員,人馬四十萬,浩浩蕩蕩渡河北上,在河中府的黃河岸邊擺開戰場。”
孫介石說:“我說的都是相關資料和史官筆記,是形勢和局勢,具體戰場上的情況呂溫侯在現場,你說吧。”
王彥章說:“說得越詳細越好。”
號稱“三秦方天戟”的臨潼大俠呂溫候說:“雙方在河中府聚集後擺開陣勢,第一天,孟絕海親自出戰,首戰立斬殺宣武軍節度使朱溫的大將樊回寇,次戰五回合斬殺覃州節度使邵升昌的大將呂三回,三戰一回合斬殺於州節度使王守存的大將劉真南,四戰兩回合斬殺青州節度使王敬武的大將潘多麻,五戰一回合斬殺鄜州節度使楊思恭的大將白開蕉,六戰生擒邢州節度使朱文的大將魏得壽,全天出戰一十七場,斬殺勤王各路諸侯的著名大將一十九人。第二天出戰殺死各路諸侯的著名大將二十七名,第三天出戰殺死各路諸侯的著名大將一十三人,第四天,孟絕海觀戰,讓彭白虎和班翻浪出戰,結果彭白虎斬殺各路諸侯的殷建業、桓榮佐、易沉沉、三員著名大將,班翻浪斬殺各路諸侯的陳伯久、羅虜赫兩員著名大將,各路諸侯幾乎再無大將主動請戰,也幾乎無大將可派出戰了。”
王彥章說:“被斬殺的十幾個人我大都知名,都是各州縣府道的一流武功高手,有的還號稱“天下第一”十幾年,確是武功高強之輩。不過,那個首戰出場的樊回宼並不知名啊,不一定是武林高手。”
孫介石說:“你這麼一說,等於是提醒了我,明白了。朱溫與孟絕海共事黃巢多年,當然知道孟絕海武功厲害,估計自己這一方無論如何也是打不贏的,首先出場表示自己對大唐王朝的中心,用個不知名的草包冒充大將,死了也不傷自己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