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3 / 3)

其三

龍歸攀不得,髯在侍臣邊。徹奠新阡起,登山吉從全。關河佳氣散,夷夏哭聲連。寂寞玄宮閉,朝昏千萬年。

莊恪太子挽詞二首

其四

曉漏啟嚴城,宮臣縞素行。靈儀①先鹵簿,新諡在銘旌。雲晦郊原色,風連霰雪聲。淒涼望苑路,春草即應生。

【校勘記】①儀,《全唐詩》校一作軒。

其五

寒日青宮閉,玄堂渭水濱。華夷箋乍絕,凶吉禮空新。薤露歌連哭,泉扉夜作晨。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哭費拾遺徵君

服儒師道①旨,糲食臥中林。誰識先生事,無身是本心。空山流水遠,故國白雲深。日夕誰來哭,唯應猿鳥吟。

【按】明抄本誤將此詩題作《哭硯山孫道士》。

【校勘記】①師道,《文苑英華》作遵佛,明抄本於“師道”後衍一吉字。

哭硯山孫道士

修短皆由命,暗懷師出塵。豈知修道者,難免不亡身。永秘黃庭訣,高懸漉酒巾。可憐白犬子,閑吠遠行人。

【按】明抄本誤將此詩題作《哭費拾遺徵君》。

哭賈島二首

其一

白日西邊沒,滄波東去流。名雖千古在,身已一生休。豈料文章遠,那知瑞草秋。曾聞有書劍,應是別人收。

其二

杳杳黃泉下,嗟君向此行。有名傅後世,無子過今生。新墓鬆三尺,空階月二更。從今舊詩卷,人覓寫應爭。

楊給事師皋哭亡愛①姬英英竊聞詩人多賦因而繼和

真珠如土玉為塵,未識遙聞鼻②亦辛。天上還應收至寶,世間難得是佳人。朱絲自斷虛銀燭,紅粉潛銷冷繡裀③。見說忘情唯有酒,夕陽對酒更傷神。

【校勘記】①愛,《全唐詩》校一本無愛字。②鼻,明抄本作。③裀,明抄本作茵。

喜覽涇州盧侍禦詩卷

新詩十九首,麗①格出青冥。得處神應駭,成時力盡停。正愁聞更喜,沉醉見還醒。自是天才健,非關筆硯靈。

【校勘記】①麗,汲本、明抄本、《全唐詩》校一作高。

喜覽裴中丞詩卷①

新詩盈道路,清韻似敲金。調格江山峻,功夫日月深。蜀箋方入寫,越客始消吟。後輩難知處,朝朝枉用心。

【校勘記】①《文苑英華》題作《寄裴使君》。

心懷霜

欲識為詩①苦,秋霜若在心。神清方耿耿,氣肅覺沉沉。皓素中方委,嚴凝得更深。依稀輕夕渚,仿佛在寒林。思勁淒孤韻,聲酸激冷吟。還如飲冰士,勵節望知音。

【校勘記】①詩,明抄本作欲。

聽僧雲端講經

無生深旨誠難解,唯是師言得正真。遠近持齋①來諦聽,酒坊魚市盡無人。

【校勘記】①齋,明抄本作。

臘日獵

健夫結束執旌旗,曉度長江自合圍。野外狐狸搜得盡,天邊鴻雁射來稀。蒼鷹落日饑唯急,白馬平川走似飛。蠟節畋遊非為已,莫驚刺史夜深歸。

聞魏州賊破①

生靈蘇息到元和,上將功成自執戈。煙霧掃開尊北嶽,蛟龍斬斷淨南②河。旗回海眼軍容壯,兵合天心殺氣多。從此四方無一事,朝朝雨露是恩波。

【校勘記】①《全唐詩》題作《聞魏州破賊》。②南,汲本、明抄本、《全唐詩》校一作黃。

下第

枉為鄉裏舉,射鵠藝渾疏。歸路羞人問,春城賃舍居。閉門辭雜客,開篋讀生書。以此投①知己,還因勝自餘。

【校勘記】①投,汲本、明抄本、《全唐詩》校一作求。

得舍弟書

親戚多離散,三年獨在城。貧居深穩臥①,晚學愛閑名。小弟有書至,異鄉無地行。悲歡相並起,何處說心情。

【校勘記】①臥,汲本、明抄本校一作睡。

病僧

三年病不出,苔蘚滿藤鞋。倚壁看經坐,聞鍾吃藥齋。茶煙熏殺竹,簷雨滴穿階。無暇頻相訪,秋風①寂寞懷。

【校勘記】①風,汲本、明抄本、《全唐詩》校一作來。

成名後留別從兄

一辭山舍廢躬耕,無事悠悠住帝城。為客衣裳多不穩,和人詩句固難精。幾年秋賦唯知病,昨日春闈偶有名。卻出關東悲複喜,歸尋弟妹別仁兄。

佛舍見胡子有嘲①

明明複夜夜,胡子即②成翁。唯是真知③性,不來生滅中。

【校勘記】①《全唐詩》題校一作《嘲胡子小男》。②即,《全唐詩》校一作忽。③知,汲本旁注作如,《全唐詩》校一作如。

太尉李德裕自城外拜辭後歸弊居瞻望音徽即書一絕寄上①

千騎紅旗不可攀,水頭獨立暮方還。家人怪我渾如病,樽酒休傾筆硯閑。

【校勘記】①《萬首唐人絕句》題作“辭白賓客歸後寄”。

集外詩

送僧

城中聽得新經論,卻過關東說向人。舊國門徒終日望,見時應是見真身。

【按】此首宋刻本、汲本、明抄本、席本均缺,南宋洪邁《萬首唐人絕句》卷二十題作“送僧二首”,選此首為其二。《全唐詩》卷四九六於同題後錄此詩。

送李琮歸靈州覲省

餞席離人起,貪程醉不眠。風沙移道路,仆馬識山川。塞樹花開小,關城雪下①偏。胡塵今已盡,應便促朝天。

【按】此詩見《文苑英華》卷二八四,《全唐詩》卷四九七姚合一。

【校勘記】①雪下,《文苑英華》作下雪。

送任畹評事赴沂海

擲筆不作尉,戎衣從嫖姚。嚴冬入都門,仆馬氣益豪。沂州右鎮雄,士馬旌旗高。洛東無憂虞,半夜開虎牢。丈夫貴功勳,不貴爵祿饒。仰眠作書生,衣食何由銷。任生非常才,臨事膽不搖。必當展長畫,逆波斬鯨鼇。九陌塵土黑,話別立遠郊。孟堅勒燕然,豈獨在漢朝。

【按】此詩載《詩淵》卷六、《全唐詩》卷四九七姚合一。

送李餘及第歸蜀

蜀山高岧曉,蜀客無平才。日飲錦江水,文章盈其懷。十年作貢賓,九年多邅回。春來登高科,升天得梯階。手持冬集書,還家獻庭闈。人生此為榮,得如君者稀。李白蜀道難,羞為無成歸。子今稱意行,所曆安覺危。與子久相從,今朝忽乖離。風飄海中船,會合難自期。長安米價高,伊我常渴饑。臨歧歌送子,無聲但陳詞。義交外不親,利交內相違。勉子慎其道,急若食與衣。苦熱道路赤,行人念前馳。一杯不可輕,遠別方自茲。

【按】此首見於《全唐詩》卷四九七姚合一。

送饒州張使君

鄱陽勝事聞難比,千裏連連是稻畦。山寺去時通水路,郡圖開處是詩題。化行應免農人困,庭靜惟多野鶴棲。飲罷春明門外別,蕭條驛路夕陽低。

【按】此詩存於宋明類書、方誌、詩話中,《全唐詩》錄於卷四九七姚合一。考宋王象之《輿地紀勝》、潘自牧《記篡淵海》、祝穆《方輿勝覽》,均有載錄;明郭子章《豫章詩話》卷三亦作姚詩,然姚合集本均佚。

寄絳州李使君

獨施清靜化,千裏管橫汾。黎庶應深感,朝庭亦細聞。心期在黃老,家事是功勳。物外須仙侶,人間要使君。花多勻地落,山近滿廳雲。戎客無因去,西看白日曛。

【按】《文苑英華》卷二百六十錄姚合詩十三首,雲“十三篇並見集本,惟寄李使君一篇集無”,《全唐詩》錄入卷二,而今見姚集均佚。

過友人山莊

蕙帶纏腰複野蔬,一莊水竹數房書。舉頭忽見南山雪,便說休官相近居。

【按】此詩見於《萬首唐人絕句》卷二十、《全唐詩》卷五○一姚合六。

奉和前司封蘇郎中喜嚴常侍蕭給事見訪驚斑鬢之什

繞鬢滄浪有幾莖,珥貂相問夕郎驚。隻應為酒微微變,不是因年漸漸生。東觀詩成號良史,中台官罷揖高名。即提彩筆裁天詔,誰得吟詩自在行。

【按】《文苑英華》卷二四五,《全唐詩》卷五○一姚合六錄此詩。

奉和門下相公雨中寄裴給事

曉起閑看雨,垂簷自滴階。風清想林壑,雲濕似江淮。石信浮漚重,泥從積蘚埋。氣消濃酒力,心助獨吟懷。颯颯通琴韻,蕭蕭靜竹齋。彩毫無限思,念與夕郎乖。

【按】此詩汲本、明抄本無,《文苑英華》卷二四五,《全唐詩》卷五○一姚合六錄此詩。

答韓湘

疏散無世用,為文乏天格。把筆日不休,忽忽有所得。所得良自慰,不求他人識。子獨訪我來,致詩過相飾。君子無浮言,此詩應亦直。但慮憂我深,鑒亦隨之惑。子在名場中,屢戰還屢北。我無數子明,端坐空歎息。昨聞過春關①,名係吏部籍。三十登高科,前塗浩難測。詩人多峭冷,如水在胸臆。豈隨尋常人②,五藏為酒食。期③來作酬章,危坐吟到夕。難為間其辭,益貴我紙墨④。

【按】《文苑英華》卷二四五、《全唐詩》卷五○一姚合六錄此詩。

【校勘記】①關,《全唐詩》校一作闈。②尋常人,《文苑英華》校一作常人單。③期,《文苑英華》作朝。④“益貴”句,《文苑英華》作益愧滿紙黑。

奉和四鬆①

四鬆相對植,蒼翠映中台。擢幹淩空去,移根石開。陰陽氣潛煦②,造化手親栽。日月滋佳色,煙霄長異材。清音勝在澗,寒影偏生苔。靜繞霜沾履,閑看酒滿杯。同榮朱戶際,永日白雲隈。密葉聞風度,高枝見鶴來。賞心難可盡,麗什妙難裁。此地無因到,循環③幾百回。

【按】此詩見《文苑英華》卷三二四,宋刻本、明抄本、汲本未錄,《全唐詩》錄於姚合卷六。

【校勘記】①《文苑英華》題作“奉和中書相公任兵部侍郎日後閣植四鬆逾數年澣忝此官因獻拙什”。《全唐詩》作奉和四鬆,校一作“和兵部鄭侍郎省中四鬆”。注雲:鬆是中書相公任兵部侍郎日手栽,數年後鄭澣繼之,因為詩獻相公。合與唐扶劉禹錫等同和。②煦,《文苑英華》作照。③環,《文苑英華》作牆。

崔少卿鶴

入門石徑半高低,閑處無非是藥畦。致得仙禽無去意,花間舞罷洞中棲。

【按】此詩見於《萬首唐人絕句》卷二○、《全唐詩》卷五○二姚合七。

新昌裏

舊客常樂坊,井泉濁而鹹。新屋①新昌裏,井泉清而甘。僮仆慣苦飲,食美翻憎嫌。朝朝忍饑行,戚戚如難堪。中下無正性,所習便淫耽。一染不可變,甚於茜與藍。近貧日益廉,近富日益貪。以此當自警,慎勿信邪讒。

【按】毛晉跋語雲:“予梓姚少監集十卷既成,又閱《唐文粹》,得‘新昌裏’一篇,又閱《樂府詩集》,得‘出塞’一篇,深慨逸詩不知凡幾。”可知此詩信為姚作,《全唐詩》錄編於姚合七。

【校勘記】①屋,《全唐詩》校一作居。

塞下曲①

磧露黃雲下,凝寒鼓不鳴②。戰須移死地,軍諱殺降兵。印③馬秋遮虜,蒸沙夜築城。舊④鄉歸不⑤得,都尉負⑥功名。

【按】此詩見於《樂府詩集》第九十二卷新樂府辭三,題作“塞上”,《詩淵》亦同。

【校勘記】①塞下曲,《樂府詩集》作塞上。②“磧露”二句,《樂府詩集》作“磧路三千裏,黃雲覆草平”。③印,《全唐詩》校一作卭。④舊,《樂府詩集》作故。⑤不,《樂府詩集》作未。⑥負,《樂府詩集》作欠。

從軍行

濫得進士名,才用苦不長。性僻藝亦獨,十年作詩章。六義雖粗成,名字猶未揚。將軍俯招引,遣脫儒衣裳。常恐虛受恩,不慣①把刀槍。又無遠籌略,坐使虜滅亡。昨來發兵師,各各赴戰場。顧我同老弱,不得隨戎行。丈夫生世間,職分貴所當。從軍不出門,豈異病在床。誰不戀其家,其家無風霜。鷹鶻念搏擊,豈貴食蒲②腸。

【按】此詩見《文苑英華》卷一九九,為“從軍行”三首之三。《全唐詩》收於卷五O二姚合七。“從軍行”三首之一、之二,見本書卷十“從軍樂”二首及按語。

【校勘記】①慣,《文苑英華》校一作能。②蒲,《全唐詩》作滿。

杏園

江頭數頃杏花開,車馬爭先盡此來。欲待無人連夜看,黃昏樹樹滿塵埃。

【按】此詩見於《萬首唐人絕句》卷二○、《全唐詩》卷五○二姚合七。

中秋夜洞庭圓月

素月閑秋景,騷人泛洞庭。滄波正澄霽,涼葉未飄零。練彩凝葭菼,霜容靜杳冥。曉棲河畔鶴,宵映渚邊螢。圓彩含珠魄,微飆發桂馨。誰憐采客,此夜宿孤汀。

【按】《全唐詩》卷八八四補遺二錄此詩。宋蒲積中編《古今歲時雜詠》卷三十有此詩,蓋為《全唐詩》所據,而姚集本所佚者。

殘句

天遙來雁小,江闊去帆孤。

【按】《全唐詩》注:見畫苑,郭熙取作畫意。

南陌遊人回首去,東林道者杖藜歸。

【按】《全唐詩》注:詠道旁亭子。此聯,《詩話總龜》卷十三、《宋詩話輯佚》卷上、《雲溪友議》卷下、《永樂大典》卷七八二,均題作“道旁亭子”,收此一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