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山
閑處無人到,乖疏稱野情。日高搔首起,林下散衣行。泉引窗前過,雲看石罅生。別來愁欲老,虛負出山名。
客遊旅懷
客行無定止①,終日②路歧間。馬為賒來貴,僮因③借得頑。詩書愁觸雨,店舍喜逢山。舊業嵩陽下,三年未④得還。
【校勘記】①止,《全唐詩》校一作處。②終日,《全唐詩》校一作多在。③因,《全唐詩》作緣。④未,《全唐詩》校一作不。
迎春
半年留醉待花開,曉去迎春夜始回。風暖慢行尋曲水,天晴遠望立高台。亦知無處將詩請,唯得終朝把酒催。今日柳條全弄色,遊人相伴看春來。
遊春十二首
其一
正月一日後,尋春更不眠。自知還近僻,眾說過於顛。看水寧依路,登山欲到天。悠悠芳思起,多是晚風前。
其二
卑官①長少事,僻縣②又無城。未曉衝寒起,迎春忍病行。樹枝風棹軟,菜甲土浮輕。好個③林間鵲,今朝足④喜聲。
【校勘記】①卑官,《全唐詩》作官卑。②僻縣,《全唐詩》作縣僻。③好個,《全唐詩》校一作最好。④足,明抄本作是,汲本校改作足。
其三
詩酒相牽引,朝朝思不窮。苔痕雪水裏,春色竹煙中。迎雨緣池草,摧①花倚樹風。書②非名利事,愛此少人同。
【校勘記】①摧,《全唐詩》校一作催。②書,汲本旁校作畫,《全唐詩》校一作畫。
其四
塵中主印吏,誰遣有高情。趁暖簷前坐,尋芳樹底行。土融凝墅①色,冰敗滿池聲。漸覺春相泥,朝來睡不輕。
【校勘記】①墅,汲本旁校作野。
其五
疏頑無異事,隨例但添年。舊曆藏深篋,新衣薄絮綿。暖風渾酒色,睛日暢琴弦。同伴無辭困,遊春貴在先。
其六
看春長不足,豈更覺身勞。寺裏花枝淨,山中水色①高。嫩②雲輕似絮,新草細如毛。並起詩人思,還應費筆毫。
【校勘記】①色,《全唐詩》校一作氣。②嫩,汲本、明抄本、《全唐詩》校一作懶
其七
悠悠小縣吏,憔悴入新年。遠思遭詩惱,閑情被酒牽。戀花林下飲,愛草野中眠。疏懶今成性,誰人肯更憐。
其八
處處春光遍,遊人亦不稀。向陽傾冷酒,看影試①新衣。嫩樹行移長,幽禽語旋飛。同來皆去盡,衝夜獨吟②歸。
【校勘記】①試,汲本、明抄本校一作著。②吟,汲本、明抄本校一作行。
其九
朝朝看春色,春色似相憐。酒醒鶯啼裏,詩成蝶舞前。摘花盈手露,折竹滿庭煙。親故多相笑,疏狂似少年。
其十
卑官還不惡,行止得逍遙。晴野花侵路,春陂水上橋。塵埃生暖色,藥草長新苗。看卻煙光散,狂風處處飄。
其十一
身被春光引,經時更不歸。嚼花香滿口,書①竹粉粘衣。弄日鶯狂語,迎風蝶倒飛。自知疏懶性,得事亦應稀。
【校勘記】①書,《全唐詩》校一作畫。
其十二
曉脫青衫出,閑行氣味長。一瓶春酒色,數頃野花香。朝客聞應羨,山僧見亦①狂。不將僮仆去,恐謂②損風光。
【校勘記】①亦,汲本、明抄本、《全唐詩》校一作似。②謂,汲本、明抄本校一作為,《全唐詩》作為。
賞春
閑人隻是愛春光,迎得春來喜欲狂。買酒怕遲令①走馬,看花嫌遠自移床。嬌鶯語足方離樹,戲蝶飛高始過牆。顛倒醉眠三數日,人間百事不思量。
【校勘記】①令,《全唐詩》作教。
春日即事
春來眠不得,誰複念生涯。夜聽四鄰樂,朝尋九陌花。輕煙浮草色,微雨濯年華。乞假非關病,朝衣在酒家。
春日江次
野步出茅齋,閑行坐石台。久悲鄉路遠,猶喜杏花開。鷗鷺皆飛去,帆檣何處來。因凝千裏目,落日尚徘徊。
楊州春詞三首
其一
廣陵寒食天,無露①複無煙。暖日凝花柳,春風散管弦。園林多是宅,車馬少於船。莫喚遊人住,遊人困不眠。
【校勘記】①露,《全唐詩》作霧。
其二
滿郭是春光,街衢土①亦香。竹風輕履舄,花露膩衣裳。穀鳥鳴還豔,山夫到亦②狂。可憐遊賞地,煬帝國傾亡。
【校勘記】①土,明抄本作士。②亦,《全唐詩》作更。
其三
江北煙光袞①,淮南勝事多。市廛持燭入,鄰裏漾船過。有地惟裁竹,無家不養鵝。春風蕩城郭,滿耳是笙歌。
【校勘記】①袞,《全唐詩》作裏。
寒食二首
其一
今朝一百五,出戶雨初晴。舞愛雙飛蝶,歌聞百轉鶯。江深青草岸,花滿白雲城。為政多孱懦,應無酷吏名。
【按】《全唐詩》卷三八四作張籍詩,亦題為“寒食書事二首”,正文僅其一之頷聯對句“百轉”作“數裏”。考張籍有“寒食夜寄姚侍禦”,姚合有“酬張籍司業見寄”(見卷九);又此二首其二自稱“使君”,張籍一生未為此官,臆後人淆亂,誤以此二首入張籍名下。又《韻語陽秋》卷十九,明刻宋阮閱《詩話總龜》後集卷二六、宋謝維新《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前集卷十六均錄其一前二句作姚詩,亦可證。
其二
出城煙火少,況複是今朝。閑坐將誰語,臨觴隻自謠。階前春蘚遍,衣上落花飄。伎樂州人戲,使君心寂寥。
暮春書事
窮巷少芳菲,蒼苔一徑微。酒醒聞客別,年長送春歸。宿願眠雲嶠,浮名係鎖闈。未因丞相庇,難得脫①朝衣。
【校勘記】①脫,汲本、明抄本、《全唐詩》校一作解。
春晚雨中
寂寂春將老,門①人強自歡。迎風鶯語澀,帶雨蝶飛難。傍砌木初長,眠花景漸闌。臨軒平目望,情思若為寬。
【校勘記】①門,《全唐詩》作閑。
送春
昨迎①今複送,來晚去逡巡。芳盡空繁樹,愁多獨病身。靜思傾酒懶,閑望上樓頻。為向春風道,明年早報春。
【校勘記】①迎,汲本、明抄本作吟,校一作迎。
別春
留春不得被春欺,春若無情遣泥誰。寂寞自疑生冷病,淒涼還似別親知。隨風未辨歸何處,澆酒唯求住少時。一去近當三百日,從朝至夜是相思。
【按】此首,宋刻本錄在卷二。
夏夜
閑齋深夜靜,獨坐又閑行。密樹月籠影,疏籬水隔聲。斷猿時叫穀,棲鳥每搖檉。寂寞求名士,誰知此夕情。
秋日有懷
秋來不複眠,但覺思悠然。菊色欲經露,蟲聲漸替蟬。詩情生酒裏,心事在山邊。舊裏無因到,西風又一年。
秋夕遣懷①
昨霄白露下,秋氣滿山城。風勁衣巾脆,窗虛筆墨輕②。臨書愛真③跡,避酒怕狂名。隻擬④隨麋鹿,悠悠⑤過一生。
【校勘記】①《文苑英華》、《詩人玉屑》題作秋日山中。②前四句,《文苑英華》作“秋來長早起,拄杖繞階行。風冷衣裳脆,天寒筆硯清”。玉屑卷三引第三、四兩句,亦與《文苑英華》同。③真,《文苑英華》作奇。④隻擬,《文苑英華》作不擬。⑤悠悠,《文苑英華》作山中。
秋中夜坐
疏散永無事,不眠常夜分。月中鬆露滴,風引鶴同聞。
同衛尉崔少卿九月六日飲
酒熟菊還芳,花飄盞亦香。與君先一醉,舉世待重陽。風色初晴利,蟲聲向晚長。此時如不飲,心事亦應傷。
九日憶硯①山舊居
帝裏閑人少,誰同把酒杯。硯山籬下菊,今日幾枝開。曉角②驚眠起,秋風引病來。長年歸思切,更值雁聲催。
【校勘記】①硯,汲本、明抄本、《全唐詩》校一作峴。②角,汲本作覺,旁校作角。
秋晚江次
蕭蕭晚景寒,獨立望江堧。沙渚幾行雁,風灣一隻船。落霞澄返照,孤嶼隔微煙。極目思無盡,鄉心到眼前。
除夜二首
其一
衰殘歸未遂,寂寞此宵情。舊國當千裏,新年隔數更。寒猶近北峭,風漸向東生。誰見①長安陌,晨鍾度火城。
【按】“除夜二首”,《全唐詩》卷三九○又作盧仝詩,詩題作“除夜”,其中有異字。考宋蒲積中編《古今歲時雜詠》,自卷一至卷四二為元日至除夜二十八目。此詩收於卷四一盧仝詩後,《全唐詩》編者蓋緣此致誤。故當判為姚詩。
【校勘記】①見,汲本、明抄本、《全唐詩》校一作想。
其二
殷勤惜此夜,此夜住①逡巡。燭盡年還別,雞鳴老更新。儺聲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處,誰為最後人。
【校勘記】①住,《全唐詩》作在。
晦日送窮三首
其一
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按】此三首,宋刻本錄在卷二。
其二
送窮窮不去,相泥欲何為。今日官家宅,淹留又幾時。
其三
古人皆恨別,此別恨消魂。隻是空相送,年年不出門。
詠雲
靄靄紛紛不可窮,戛笙歌處盡隨龍。來依銀漢一千裏,歸傍巫山十二峰。呈瑞每聞開麗色,避風仍見掛喬鬆。憐君翠染雙蟬鬢,鏡裏朝朝近玉容。
詠雪
愁雲殘臘下陽台,混卻乾坤六出開。與月交光呈瑞色,共花爭豔傍寒梅。飛隨郢客歌聲遠,散逐宮娥舞袖回。其那知音不相見,剡溪乘興為君來。
郡中對雪
霏微著草樹,漸布與階平。遠近如空色,飄揚無落聲。飛鴉疑翅重,去馬覺蹄輕。遙想故山下,樵夫應滯行。
對月
銀輪玉兔向東流,瑩淨三更正好遊。一片黑雲何處起,皂羅籠卻水精球。
八月十五夜看月
亭亭千萬裏,三五複秋中。此夕光應絕,常時思不同。九霄微有露,四海靜無風。惆悵逡巡別,誰能看碧空。
賦①月華臨靜夜
長空埃壒滅,皎皎月華臨。色正秋將半,光鮮夜自深。九霄晴更徹,四野氣難侵。靜照遙山出,孤明列宿沈。高人應不寐,驚鵲複何心。漏盡東方曉,佳期何處尋。
【校勘記】①《全唐詩》校一本無賦字。
酬任疇協律夏中苦雨見寄
銀漢波瀾溢,經旬雨未休。細聽宜隔牖,遠望憶高樓。風急飄還斷,雲低落更稠。走童驚掣電,饑鳥啄浮漚。絲網張空際,蛛①繩續瓦溝。青蛙多入戶,潢潦欲勝舟。雷怒疑山破,池渾似土流。灰人漫禳厭,水馬恣沉浮。廣陌應翻浪,貧居恐作湫。陽精藏不耀,陰氣盛難收。遠色重林暮,繁聲四壁秋②。望晴思見日,防冷欲③披裘。枕潤眠還懶,車羸出轉憂。散空煙漠漠,迸溜竹修修④。樹暗蟬吟咽,巢傾燕語愁。琴書涼簟淨,燈燭夜窗幽。天下⑤那能向⑥,龍邊豈易⑦求。濕煙凝灶額,荒草覆牆頭。酒思淒方罷,詩情耿始抽⑧。下床先仗⑨屐,汲井恐飄⑩甌。危坐徒相憶,佳期未有由。勞君寄新什,終日不能(11)酬。
【校勘記】①蛛,明抄本作珠,汲本旁校作珠。②秋,《文苑英華》作愁,校集本無此四句。③欲,《全唐詩》校一作擬。④《文苑英華》校集本無此二句。⑤下,《全唐詩》校一作上。⑥向,《全唐詩》校一作問。⑦豈易,《文苑英華》作本不。⑧“酒思”二句,《文苑英華》作“遠思成涯淡,佳期念阻修”。⑨仗,《全唐詩》校一作杖。⑩恐飄,《全唐詩》校一作抵瓢。(11)終日不能,《文苑英華》作清韻益難。
和座主相公雨中作
清氣潤華屋,東風吹雨勻。花低驚豔重,竹重覺聲真。山際凝如霧,雲中散似塵。蕭蕭下碧落,點點救生民。緩灑雷霆細,微沾瓦礫新。詩成難繼和,造化筆通神。
惡神行雨
凶①神扇簸惡神行,洶湧挨排白霧生。風擊水凹波撲凸,雨漴山口地嵌坑。龍噴黑氣翻騰滾,鬼掣紅光劈劃②。哮吼忽雷聲揭石,滿天啾唧鬧轟轟。
【校勘記】①凶,汲本、明抄本作麵,汲本旁校作回,此據《全唐詩》改。②劈劃,汲本、明抄本作“劃□此據《全唐詩》補。
卷七
題鳳翔西郭新亭
西郭塵埃外,新亭製度奇。地形當要處,人力是閑時。結構方殊絕,高低更合宜。棟梁清俸買,鬆竹遠山移。佛①寺幽難敵,仙家景②可追③。良工慚巧盡,上客恨逢遲。兩麵寒④波漲,當前軟⑤柳垂。清虛宜月入,涼冷勝風吹。宴賞軍容靜,登臨樂妓⑥隨。魚龍聽弦管,鳧鶴識旌旗。泛鷁春流闊,飛觴白日欹。閑花⑦長在戶,嫩蘚乍緣墀。永望情無極,頻來困不辭。雲峰晴轉出⑧,煙樹曉⑨逾滋。向野惟貪靜,臨空遽覺危。行人如不到,遊樂更何⑩為。
【校勘記】①佛,汲本、明抄本校一作僧。②景,汲本、明抄本校一作境。③追,汲本、明抄本校一作遺。④寒,汲本、明抄本校一作清。⑤軟,汲本、明抄本校一作嫩。⑥樂妓,《全唐詩》作妓樂。⑦花,汲本、明抄本校一作雲。⑧出,汲本校一作翠,《全唐詩》作翠。⑨曉,汲本校一作晚。⑩更何,汲本、明抄本校一作信虛。
題金州西園九首
江榭
亭亭白雲榭,下有清江流。見江不得親,不如波上鷗。有榭江可見,無榭無雙眸。
藥堂
僮仆不到閾,雙扉常自關。四壁畫遠水,堂前聳秋山。時聞有仙鼠,竊藥簷隙間。
草閣
編草覆柏椽,軒扉皆竹織。閣成似僧居,學僧居未得。有時公府勞,還複來此息。
鬆壇
盤盤鬆上蓋,下覆青石壇。月中零露垂,日出露尚溥。山翁稱絕境,海嶠①無所觀。
【校勘記】①嶠,各本作橋,庫本作嶠,是。
徑
藥院徑亦高,往來踏影。方當繁暑日,草微微冷。愛此不能行,折薪坐煎茗。
垣竹
種竹愛庭際,亦以資玩賞。窮秋雨蕭條,但見牆垣長。宣尼高數仞,固應非土壤。
石庭
布石滿山庭,磷磷潔還清。幽人常履此,月下屐齒鳴。藥草枝葉動,似向山中生。
莓苔①
茅堂階豈高,數寸是苔蘚。隻恐秋雨中,窗戶亦不濺。眼前無此物,我情何由遣。【校勘記】①莓苔,《全唐詩》校一作苔階。
芭蕉屏
芭蕉叢叢生,月照參差影。數葉大如牆,作我門之屏。稍稍聞見稀,耳目得安靜。
杏溪十首
杏溪
桃花四散飛,桃子壓枝垂。寂寂青陰裏,幽人舉步遲。殷勤念此徑,我去複來誰。
蓮塘
方塘菡萏高,繁豔相照耀。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燒。曉行不知休,白石岸亦峭。
架水藤
濛濛紫花藤,下複清溪水。若遣隨波流,不如風飄起。風飄或近堤①,隨波千萬裏。
【校勘記】①堤,《全唐詩》校一作人。
石潭
曉向潭上行,夕就潭邊宿。清冷無波瀾,潎潎①魚相逐。釣翁坐不起,見我往來熟。
【校勘記】①潎潎,《全唐詩》注:潘嶽賦玩遊之潎潎,音閉,遊行貌。
溪路
此路何瀟灑,永無公卿跡。日日多往來,藜杖與桑屐。路邊何所有,磊磊青淥石。
望江峰
念昔有此峰,在彼江陵先。舉世未能知,遇①亦望同賢。我來心益悶,欲上天公箋。
【校勘記】①遇,《全唐詩》作愚。
杏水
不與江水接,自出林中央。穿花複遠水①,一山聞杏香。我來持茗甌,日屢此來②嚐。
【校勘記】①遠水,《全唐詩》校一作繞澗。②屢此來,《全唐詩》校一作夕坐烹。
渚上竹
葉葉新春筠,下複清淺流。微風屢此來,決決複修修。詩人月下吟,月墮吟不休。
楓林堰
森森楓樹林,護此石門堰。杏堤數裏餘,楓影覆亦遍。鸕鶿與釣童,質異同所願。
石瀨
散漫複潺湲,半砂半和石。清風波亦無,曆曆魚可搦。我來亦屢久,歸路常日夕。
陝下厲玄侍禦宅五題
濯纓溪
舊山寧要去,此有濯纓泉。曉景鬆枝覆,秋光月色連。行尋屐齒盡,坐對角巾偏。寂寂幽棲處,無妨請俸錢。
垂釣亭
由釣起茅亭,柴扉複竹楹。波清見絲影,坐久識魚情。白鳥依窗宿,青蒲傍砌生。欲同漁父舍,須自減逢迎。
吟詩島①
幽鳥蘚層層,詩人日日登。坐危石是榻,吟冷唾成冰。靜對唯秋水,同來隻②老僧。竹③枝題字④處,小篆複誰能。
【校勘記】①島,汲本旁加台。②隻,汲本、明抄本校一作但。③竹,汲本、明抄本校一作鬆。④字,《全唐詩》校一作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