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門峰一役,乾長老雖受重創,卻得以僥幸脫身,於一處僻靜的山洞之中療養數日之後,便決意動身前往‘淩雲閣’與‘禦龍山莊’求援,以期兩派念在往日交情,施以援手,助其奪回日月山,完成複興大業。
可是,‘淩雲閣’距此萬裏之遙,若跋山涉水,遠赴神農山大峽穀,曠日持久,恐生異變;而‘禦龍山莊’雖較之‘淩雲閣’路途頗近,然則,一念及九嶷關之事,乾長老亦是惆悵不已。故此,權衡再三之下,乾長老亦唯有‘禦龍山莊’一途可尋。
禦龍山莊,坐落於沂水之濱——躍龍池。此地接壤東海,又得蒙山之地利,真可謂是得天獨厚,無以複加。加之,此地聚居著東夷諸部,名為協理地方事務,實則乃是劃區分治,各自為政,故而,華夏王朝並無派軍駐守,亦無勢力滲透。
乾長老禦劍飛行,徑直往‘躍龍池’而去。
方至山門,甫見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屹立於躍龍池之口,雙龍交織,盤旋而上,最終又龍首銜接,呈圓拱之狀,築成一座巍峨的闕門,世人稱之為‘龍門’,顧名思義,乃是鯉躍龍門之意。
相傳,當年禹王治水之時,有金鯉於此處躍過伊闕,經天火灼燒其尾,繼而化身成龍,故而,後人將伊闕更名為‘龍門’,此地亦取名為躍龍池。
乾長老及至山門,躍下仙劍‘朱天’,見‘龍門’之處有六名‘禦龍山莊’的弟子負責巡守,神情肅然,不苟言笑,倒是有幾分老成持重之態,瞧著讓人不禁莞爾。
“來者止步……!”一位身著布衣藍衫的弟子高聲喊道,聽著倒像是在提醒著身邊的眾人。
乾長老聞言,欣然一笑,言道:“小兄弟,莫慌!在下‘天玄宗’乾長老,特來拜望段莊主,煩勞通稟……”說完,呈上拜帖,欲使其轉呈‘禦龍山莊’莊主——段天成。
藍衫少年見狀,與其餘五人相互瞧了一眼,而後,接過拜帖,道:“既是如此,待我稟明莊主,還望乾長老在此稍待……”說完,轉身循著棧道往‘躍龍池’跑去。
乾長老閑來無事,環顧四周,隻覺得此處山水靈秀,卻是不可多得的形勝之地。更兼,水汽氤氳,繚繞於參天古木之間,飄渺無跡,似真似幻。
忽地,一道淩厲的異芒於‘龍門’深處疾速擊向乾長老,寒光凜冽,風馳電掣,劃破空氣之時,竟不由發出熾烈的異響。
乾長老久曆江湖,又豈是等閑。隻在須臾,猛一踱步,身形幻動,一躍而起,作衝天之勢,而後,指尖輕劃,赤紅之光乍起,‘朱天’如炎火一般,躍動於空中。
“乾長老,別來無恙……!”
突然,空氣中響起了一陣冰冷地笑聲,其中夾雜著憤怒與無盡的恨意,仿佛那幾個字亦是從齒間迸出一般。
乾長老心頭一揪,歎著氣搖了搖頭,道:“賢侄,九嶷關之事,卻非……”
“住口!”又是一聲咋喝,段雲軒一步一步走出‘龍門’惡狠狠地盯著乾長老,道,“無恥老賊,竟還敢提九嶷關之事!若不是你巧舌如簧,設下陷阱,我‘禦龍山莊’一眾之人又怎會死傷枕藉?若不是你等暗施偷襲,龍魂世叔又怎會無辜喪命,飲恨而終!如今,你竟還敢來此?莫不是上門尋釁,欺我‘禦龍山莊’無人麼!”說完,祭起‘龍津令’,誓與乾長老一決生死。
乾長老無奈,正欲分辯,不想,段雲軒步步緊逼,一招一式皆狠辣無比,全然不顧兩派昔日之情誼,一副不置乾長老於死地,誓不罷休之態。
“賢侄,可否聽老朽一言……?”乾長老一邊閃躲,一邊好言勸慰,望以此息事寧人。
隻可惜,段雲軒怒火中燒,妄動無明,此時此刻,已然被仇恨衝昏了頭腦,亦聽不進任何解釋,隻是不斷地攻向乾長老,以期為枉死於九嶷關的一眾弟子報仇。
二人你來我往,飛天遁地,纏鬥數十回合亦是難分高下。
其實,乾長老來此之前,早已料到會有如此境況,故而自是有所準備。不曾想,段雲軒雖是後進之輩,修為卻非一般少年可與之相比,加之,此前天門峰一戰,乾長老身負重傷,雖未有性命之憂,然則,氣血虧損,內裏不足,持久對決之下,竟不免有些捉襟見肘,力有不逮。
段雲軒雖在少年,卻也是狠辣得緊,數十回合之下,見乾長老漸顯頹勢,不禁暗自冷笑,心中竊喜。緊接著,聚氣於掌心,運足‘禦龍心法’,催持‘龍津令’,以攻為守,直攻乾長老真氣匱乏之處,欲趁此時機擊殺他,以慰亡魂,更是為了平息心中的那股怨憤。
‘潛龍躍淵……’隻聞得段雲軒一聲高呼,‘龍津令’衝天而起,伴隨著一股毫光幽然而出,異芒暴漲,直至映亮了整座‘龍門’,隱約之間,似一條真龍現於天際,躍然而動。
乾長老見狀,不由詫然,而後,來不及忖度,‘朱天’霍然刺入蒼穹,運氣‘玉虛九義心法’,口中朗朗吟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