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辦事,不管對方是不是把事情辦成了,你都要感激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求人辦事並不是“一錘子”買賣,可能這次由於種種原因對方沒有幫你把事情辦好,但說不定下次他就有機會幫助你辦好其他事情。如果你認為對方反正這次沒把事情辦好,那就沒有必要去感謝他了。好像無功就不應當受祿,不值得去感謝,這樣,對方就會認為你這個人沒有人情味,以後就可能不再幫助你了。
有一個在北京工作的記者,春節時準備回老家過年,但他臨時有采訪任務,抽不出時間提前去買火車票,於是把此事托付給他的一個好朋友。
朋友馬上跑到火車站,辛辛苦苦排了兩個小時的隊,由於春節期間車票緊張,輪到他時,火車票賣完了。朋友無功而返,記者心裏很不高興,不但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還給了朋友一個難看的臉色。
朋友排了兩個小時的隊,雖然沒買到車票,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卻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聽到,相反還被記者朋友埋怨,於是非常生氣,一句話沒說就走了。
因為沒有幫上忙,那位朋友本來就感到十分內疚,而遭受記者朋友的如此待遇,他更是難以忍受。從此以後,記者就失去了這位朋友,他永遠不可能再期待這位朋友為自己辦事了。
相反,一位山村教師在這方麵就做得非常好,他也因此獲得了對方的長期幫助。
有一位山村小學教師,在山村裏教了許多年書,由於山區氣候潮濕,他的雙腿患上了較為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如果繼續留在山村教書肯定對病情不利,於是他打報告想調到縣城的小學裏去教書。
他把調動的事情托付給了在縣教委的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在縣教委隻是一個小科長,並沒有多大的實權,因此最後也沒有幫這位山村教師把事情辦成,但這位朋友畢竟為此事出了不少力。這位小學教師仍然很感謝這個朋友,他想辦法把山村裏的土特產帶給了這位朋友,每次到縣城出差時還常常請這位朋友吃飯,並忘不了說一些“這件事讓你費心了”,“謝謝你的幫助”之類的話。這位朋友很受感動,一直沒有放棄幫助他的願望。後來,這位朋友時來運轉,當選為教育局的副局長。於是,他很輕鬆地把這個小學教師調到了縣城教書。
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很多,一個會求人辦事的高手,在朋友幫自己辦事沒辦成時,也會適時地感謝對方,既維係了原來的友誼,又為以後的交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反過來講,如果當初這個小學教師非常勢利,見朋友沒把事情辦成,就對之不理不問了,那麼他或許要在山村教一輩子書了。
求人辦事,不要太苛求,隻要對方為你辦事,無論事情辦成與否,你都應當向對方表示一定的感謝,這一點是千萬不能忽略的。
卡特是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好友,也是幫助他創建標準石油公司的夥伴之一。有一次,洛克菲勒與卡特合資經商,因卡特投資失誤而慘遭失敗,損失巨大,為此卡特心中十分內疚。有一天,卡特走在路上,看到洛克菲勒與其他兩位先生走在他後麵,他覺得沒臉回頭,假裝沒有看見他們,一直低頭往前走。這時,洛克菲勒從後麵叫住了他,並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著說:“我們剛才正在談有關你的事情……”卡特臉一紅,以為洛克菲勒要批評他,於是內疚地說:“太對不起了,那實在是一次極大的損失,我們損失了……”想不到洛克菲勒卻若無其事地回答道:“啊,我的朋友,我們能做到那樣已經難能可貴了。這全靠你處理得當,使我們保存了剩餘的60%,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謝謝你!”
洛克菲勒沒有因為卡特沒把事情辦好而去埋怨他,相反他還找出一堆讚美和感謝的理由來安慰卡特,這真是出乎卡特的意料。此後,卡特更加努力做事,不僅為洛克菲勒挽回了損失,而且還為公司賺了不少錢。
事情沒辦好,也要感謝為你辦事的人,這無疑會給辦事的人以信心和鼓勵,使得兩人的感情更為融洽,也為對方下一次為你辦事預留了感情的資本。
如果別人為你辦事曆盡周折,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幫你把事情辦成,而你卻連一句“謝謝”和鼓勵的話都沒有,那麼,你就不要期望對方以後再幫你做任何事情了。
與人交往保持適度彈性
距離讓友誼長青——在距離中發現美
古人雲:“君子之交淡如水。”西方哲人說:“距離產生美。”無論是中國傳統上的觀點,還是西方現代思想,都向我們說明了這樣的一個道理:人與人之間應該保持適當的距離。
每天形影不離的人不一定是最親密的朋友,就像我們每天都與同事在一起工作一樣,我們與同事之間並非親密無間,相反那種隻有一兩周才聯係一次的朋友才會與我們無話不談。兩個再要好的朋友,如果天天都泡在一起,那種感情也會在朝夕相處中磨滅,最終變得麻木不仁。如果雙方能夠在交往中保持適當的距離,則更容易貼近彼此的心靈,產生友情的共鳴。
朋友之間相互的吸引力不管有多大,他們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利益。他們因所處的環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其人生觀、價值觀也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兩個人接觸的麵越廣,產生的分歧也越大。正如一對熱戀中的男女一樣,在他們的戀愛時期,雙方花前月下、如膠似漆,但是戀愛時期一旦結束,二人即步入婚姻的殿堂,這時隨著鍋碗瓢盆、油鹽醬醋的交融,兩個人的距離逐步縮減為零,而彼此的差異和缺點也就越來越明顯地凸現出來。這時雙方從尊重對方到容忍對方再到挑剔對方,難免會在相互的碰撞中傷及情感。因此,朋友之間也隻有適度地保持距離,才能夠增進雙方的感情。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必然存在的,交往的次數愈是頻繁,這種差異就愈是明顯,而這種差異從一定程度上會引起雙方的分歧。
小張和小王同在一家合資公司做銷售,她們兩人是好朋友,經常形影不離。由於公司的紀律很嚴格,上班時間她們並沒有機會說話。
下班回到家,小張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給小王打電話,一聊起來就沒完沒了。星期天,小張總有理由把小王叫出來,陪她去購物、逛街、上公園,小王每次也都勉強同意。小張每次都興高采烈,她拉著小王一玩兒就是一整天。
小王是個有上進心的姑娘,她想在事業上有所發展,就偷偷地使用業餘時間學習電腦。星期天,小王剛背起包要出門,小張打來電話要她陪自己去裁縫鋪做衣服,小王解釋了大半天,小張才同意小王去電腦班。可是等小王趕到培訓班,已經遲到了十多分鍾。小王為此很不高興。
等到第二個星期天,小張說有人給她介紹了個男朋友,非逼著小王一起去看看,幫著參謀參謀。小王說:“不行,我得去培訓班學電腦。”小張怕小王偷偷溜走,一大早就趕到小王家死纏硬磨,小王沒有去成培訓班,心中更加惱火。最後小王向小張鄭重聲明:以後星期天要學習,不再參加小張的各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