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猛一驚回神,方悟到自己失態,忙回身偷拭了淚痕,福一禮道:“少王爺。”
水溶虛扶還禮,問道:“姑娘可有什麼委屈?”
黛玉淡然道:“沒有。”
水溶見黛玉梨花帶雨,麵容楚楚,腦中急轉,見黛玉原先目光方向,先猜到是因小蝶之事,勸道:“姑娘,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小蝶娘娘能見到林姑娘,聽到你的琴聲,已是最大的欣慰,便也無憾事了。”
水溶停頓片刻,又道:“在外人看來,小蝶娘娘是悲苦的,可在她心裏,卻是無怨無悔的。
黛玉輕移步,水溶便也隨她起步,二人沿荷花湖走來,走過一路綠意……
黛玉輕歎一聲,心中想道:當年小蝶曾與皇上同擔風雨,在皇上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守在皇上身邊,兩人間曾有過多少歡笑的日子,有多少柔情蜜意。
皇上對小蝶也是一往情深,可他身為皇帝,拋不下江山社稷,給不了小蝶共剪西窗燭的簡單生活。
不蝶不悔?!
再回首,細想如今她已解情為何物,她曾對寶玉是一往情深,隻是兩人必是鏡花水月的結局,可自己何嚐悔過?
不由暗道:他說的有道理。
黛玉這才信服,點頭收了淚,以帕拭掉淚痕道:“少王爺放心,黛玉想明白了。”不經意間愁容消融,露出一絲淺淺的笑意。
到了水煙宮,水溶送黛玉進去,自己方告辭離去。
黛玉因她的學識、傲骨及善解人意,與公主成為閨中密友,第二日同到太後麵前晨昏定省,見到太後賞賜的古器竟是林家之物,不由悲從中來。又加上小蝶之事,黛玉黯然神傷,一人獨立花園臨風灑淚,正被水溶碰見,一番好言相勸。
水溶風姿挺秀的身影走出了水煙宮,黛玉獨坐在水煙宮裏,將心化為沉靜的湖水,寧靜地細品水溶的寬心之語,隻覺話如春風,消融了心上哀愁,湖水殘雪已融,心境明朗了許多,減了她許多傷春悲秋的情緒。與水溶相見的時候愈多,黛玉愈感受到他高貴俊冷的麵容下胸懷坦蕩,豁達大度,而他凝眸目光亮如晨星,深邃悠遠,令人可信任,心中對他的戒意淡了許多。
黛玉隻在宮裏住了兩日,可消息卻如同春風般灑遍了皇宮的每個角落,宮中便有聞風而來的妃嬪到水煙宮親近黛玉,裙擺依依不絕,嬌容巧笑迎來,水煙宮本是清靜之所,皇上憂心宮中繁瑣攪亂黛玉的一片清心,便下旨宮中之人不得擾了水煙宮的清靜,那些人自覺無趣,知難而退了。
唯有元春是例外。原來黛玉見皇上國事加身,整日繁忙,自已身在宮中,皇上還要分心來關照,便到皇上麵前請求回賈府,日後可到宮中常往來。水洺知黛玉並不喜歡在宮中與許多人相對,喜歡清靜悠然,便也同意黛玉出宮。
臨出宮前,黛玉到太後寢宮辭行,太後特命元春來相送,這是省親後三、四年裏,黛玉、元春自家姐妹第一次相見,而且是在宮中相見。
姐妹移步相見以禮,平靜的外表下,隱著思緒如泉湧。那元春眼中,眼前的黛玉不同於當年初見時,那時黛玉不過十來歲,正是豆蔻華年,一臉稚氣,少年心盛,今日元春再見黛玉,隻覺黛玉身量高了許多,碧玉初成,舉手投足,動靜相宜,渾身流動著難以言傳的美,真是眉目如畫、神清骨秀,身如楊柳弱嫋嫋,嬌音縈縈。元春暗道:表妹倒有九分姑媽賈敏當年的模樣與神韻,雙眸如水清澈,一身純真,不由把未出嫁時的姑媽想起。
林黛玉這裏抬鳳目看元春,心中也道:幾年不見,元春表姐依然如當年,模樣上便有三分娘親當年的樣子,不由也把娘親想起。
這裏元春不由心底歎息。元春本也是沉靜女子,無欲無求,是家族把她推向了後宮,為生存,為立足,她學會了心機深沉。想她曾經也是仰撫雲鬢,俯弄芳菲,心中隻想著既伴在君側,一生一世相守。隻可惜,皇上後宮佳麗無數,她的鏡中貌,月下影,隔簾形,在皇上眼中不過是曇花一現,隨歲月而增的是寂寞。
而姐妹間也隻有這麼淡淡一禮,幾句問候,默默相望,接下來便是宮門相送,黛玉在臨去回首,秋波一轉間,看到元春眼中一抹淚光一現,轉瞬即逝。黛玉卻記住那一瞬間元春心中的親情渴望。
公主卻是拉著黛玉葇荑,依依不舍,千般叮嚀,記得常來宮中相聚,黛玉心中感動,不由眼中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