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笑天老師同雁鳴湖的不解情緣(2)(1 / 3)

可以想象得到,當劉十九接到如此邀請之後,定會興致勃勃地來到白居易家中痛飲一番。你看:冬夜,雪花飄飄灑灑地落下,守在燒得正旺、發著紅光的小爐旁,喝著新釀製的酒,這是多麼愜意的小飲!又是多麼溫暖的友情!雖隻寥寥幾句,它卻蘊含著清新淡雅、樸素凝重的氣質;流溢著和諧真誠的人性芳香,可謂爐火純青到無任何斧鑿。這僅僅二十個字,讓人覺得比什麼樣的美酒宴席都更加淳厚,其詩情意境實在令人神往與心醉。白居易確是一位十分重友情的人,他的詩中有不少是表達對朋友的慰問和懷念,而恰恰在此時此刻往往與酒相關。飲酒使他結識了許多朋友和知己,飲酒又使他加深了友情與詩情。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同李十一醉憶元稹》)

唐元和四年,白居易之友元稹奉使去東川,當時白居易在長安,與李十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遊。酒席間想起元稹,故寫此詩,即景生情,情真意切,並且計算元稹已該到達梁州。真是巧合得很,在白居易寫此詩時,元稹不僅正好在梁州,且幾乎是同時也寫了一首《梁州夢》:“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寺院遊,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元稹的夢境居然是白居易所寫的真實之事,這種互相感應,心地共鳴,真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絕!

白居易還曾在《啄木曲》一詩中表白了他對酒的社會功能之看法。如詩中有這樣一句“……不如飲此神聖杯,萬念千憂一時歇。”這與曹操所雲“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真乃是共識共鳴,異曲同工,不謀而合。

今天,對於飲酒與友情,由於時代的變革,人們的表現方式及內容也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值得我們向古人借鑒的,那就是用生活和工作的詩章去深化並純潔友情及酒情,而那些“感情深一口悶,感情鐵喝出血”、“酒杯一端,順利過關;酒足飯停,不行也行”……之類的酒情,玷汙了我們的精神文明和社會風氣,這是應當唾棄的。

(發表於延邊日報1991年)

詩情.酒情.友情

順著深山奔跑出來的小溪,我尋覓生命的源泉……一路上峰回路轉,古樹參天,我看見一股清泉在鬆柏遮掩的岩石上汩汩流淌……

嗬,小溪!歲月的磨石把你磨礪成無堅不摧的斧、鑿,鋼鐵般的巨岩竟被你劈開一條曲折的水道。

你頑強地積蓄力量,尋找突破口,你以百折不撓的毅力,終於為自己衝出一條進軍的坦途。於是,你豪情滿懷,奔向生活的大海……

嗬,小溪,萬物有生有滅,而你卻永不枯竭,你是天之驕子,還是地之寵兒?你永生的奧秘在哪裏?

如今我明白了,因你誕生於大地的母腹——從你出世時起,無論流到天涯海角,還是注入蠻荒僻野,你總是緊緊地依附著大地,一時一刻也不分離……

嗬,小溪,你雖不比奔騰的江河,可以染綠千裏沃土;更不比浩瀚海洋,可以吞吐日月星辰,在百分之一的地圖上,並沒有你的標記,但是,你從不認為自己不足輕重,遭人歧視,因而自暴自棄。

你剛一出世,就急急忙忙下山,同人們的汗水彙合在一起,共同去扶起那欲倒的旱苗,澆灌著片片新綠,打造金色的希冀。

你兢兢業業,千載如一日:你對世界絲毫無所奢求,而付出的,卻是無窮無盡,並總是默默無語。

當漫天晚霞在你那汩汩的湧泉中閃耀時,我將要踏上歸途……我禁不住留戀地捧起清澈的溪水,大口大口地吸飲著,象吮吸母親的乳汁,是那樣的香甜,深情……

嗬!小溪!我願與你結伴同行!(發表於城市時報、延邊日報2001年)

小溪,我願與你同行

春節原是陰曆的新年。從夏代開始。正月初一為元旦;周代時,以農業獲得豐收稱作有年,故又叫夏曆和農曆。史書上的“春節”一詞,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直到使用公元紀年後,通稱陽曆一月一日為新年,俗稱“元旦”;為了區別,把陰曆的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在曆史上遺留下來的習俗很多,曆經改革,有些雖沿襲至今,但又有許多新穎內容,增添了節日豐姿,特有興味。

舊時過年,並不隻從除夕開始。習俗臘月二十三日為“祭灶”日,今稱小年。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遠在帝堯時代,人們就有在歲末“掃塵”的習俗。吳自牧《夢果錄.除夜》載:“不論大小家,俱掃灑門閭,去塵穢,淨庭戶……”。這些“掃塵”習俗,一直保留下來。“爆竹聲中一歲除”,用“爆竹”誌喜慶,最遲也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漢朝,而春節放爆竹在元朝已相當普遍了。之後,焰火隨之相繼問世。南宋時,它不僅是宮廷貴族日常取樂之事,且使民間春節更添熱鬧和喜慶的氣氛,清代曾製出數百步以外燃放的巨響爆仗和能顯現戲曲形象的花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