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論著彙輯(十八)(3 / 3)

(3)建立符合條件的師資隊伍

要培養出合格的中醫人才,必須有一支合格的師資隊伍。目前在臨床上和院校裏都有一批有較堅實的中醫理論基礎和較豐富臨床經驗的師資,特別是自1956年中醫學院陸續創辦以來,培養了一批中醫教學的骨幹力量,但是這批人畢竟數量較少。在十年動亂中,中醫院校受到了重大的摧殘,因而在目前存在著中醫師資隊伍“青黃不接”的狀況。這種情況顯然不能完全適應當前中醫教學工作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強現有中醫師資隊伍的自身建設,特別是重視古典醫籍的溫課或補課工作。同時,不論是基礎課教師還是臨床課教師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臨床基礎,青年教師應至少有兩年的臨床工作經曆。不宜把應屆畢業生立即安排搞教學工作。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繼續從事臨床實踐,並為有關學科的臨床材料作準備,這樣教師的講課才可能有血有肉,學生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現在,許多學校把畢業的研究生充實到師資隊伍裏去,這無疑是提高中醫師資隊伍素質的有效措施。這批人員中醫理論知識比較紮實,尤其是其中一些具有多年的臨床經曆。但是隨著研究生的來源逐步變為以應屆畢業生為主,就必須保證他們在研究生學習階段有足夠的時間接觸臨床,尤其是搞基礎學科的更不應忽視臨床實踐。這樣才能使師資隊伍符合中醫實踐性強的特色。

(4)在教學方法上發揚中醫特色

中醫教學除具有一般教學的共同規律外,還必須密切結合中醫的自身特色,抓好以下幾個方麵。一是處理好理論和實踐的關係。中醫學理論較為古樸深奧,教學中存在一定困難,但中醫的理論都是來自於臨床的觀察,而不是憑空設想,所以在教學中隻有密切地結合臨床實踐才能把中醫理論講清、講透、講活。二是處理好熟記和靈活運用的關係。中醫教學中強調熟記一些內容,特別是方藥歌訣和經典著作的部分條文,但會背不等於就掌握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還必須重視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善於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舉一反三。既要強調有豐富的抽象思維,又要防止牽強附會或鑽牛角尖,要真正地使學生既能“熟”,又能“生巧”,發展學生的智能,提高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處理好繼承和發揚的關係。中醫學的內容經過了二千餘年的錘煉,作為經典著作的多數內容至今仍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因此要下工夫去繼承它,因而對一些原著必須學懂、學透。但對經典著作中的內容也要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和分析,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並能對其中的片麵性、局限性甚至不夠準確處進行補充、發揮和糾正。強調學習中醫古典醫籍,並不是提倡在教學中對經典盲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和今後的提高,所以並不存在“禁區”。

(5)在臨床教學中發揚中醫特色

臨床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形式,能否注意發揚中醫特色直接影響到中醫教學的質量。包括對患者的診療措施必須以中醫為主,防止濫用西藥,依靠西藥作“保險”,否則學生在臨床上看到中醫藥的治療可有可無或僅是陪襯,勢必失去對中醫治療效果的信心。同時在書寫病曆時,也必須以中醫四診、中醫辨證為主,理化檢查、西醫診斷為輔。並要求帶教老師在帶領學生實習、見習時應以中醫理論和辨證施治分析為主,不可動輒大講西醫如何如何。當然,在臨床教學中發揚中醫特色,必須有中醫臨床基地作為保證,同時在醫療手段上有藥劑部門的密切配合,否則勢必影響臨床教學中中醫特色的發揮。

2.發揚中醫特色與具備時代特色的關係

現在,有的同誌提出中醫應具備時代特色,這是對的。現在的中醫與古代的中醫所處的時代不同,其要求自然也有所不同。一方麵,我們現在是社會主義時代,中醫事業是圍繞為四化服務這個中心而發展的,因而受到黨、政府和人民的重視;另一方麵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現代自然科學、技術、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廣大人民群眾對中醫的要求更高了,不僅要求有更高的療效,還要求使用簡便。事實上,現代對中醫的要求,除了要掌握中醫的辨證施治外,還要了解現代科學知識,特別是現代醫學的知識,中醫業務的開展也從個人開業改變為醫院工作,這些都可以說是現代中醫的時代特色。

強調發揚中醫特色與具備時代特色是不矛盾的,是可以和諧地統一起來的。但對二者的認識必須明確主次:即對於中醫事業和中醫教學來說,發揚中醫特色是首要的、根本的,強調了時代特色而丟棄了中醫特色,中醫就不成其為中醫,也談不上中醫的時代特色。然而在強調發揚中醫特色的同時,也應注意到中醫時代的特色,不能因強調中醫特色而固步自封,甚至認為越古越好。我們認為,在中醫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現代醫學知識,正是從培養具有時代特色的中醫這點出發的。在發揚中醫特色的同時,強調發揚時代特色,可以推動中醫學的發展和提高,能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