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學手記篇
(一)對實習教學工作的幾點體會
我院59級同學在沒有進行實習教學之前,一向是采用課堂教學的方式學習的,他們雖然具備了一定的中醫理論基礎,可是缺乏感性知識,當同學們初步接觸臨床時,如何誘導他們使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逐步深入,達到應有的要求,這是我們擔任實習教學工作者應該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這一項工作,從1961年8月份開始至1962年4月份結束,在這半年多當中,對我來說,既是工作,又是學習,為了總結經驗,改進今後工作,有必要將這一工作過程中的體驗小結一下。
1.幾個關鍵問題
(1)組織領導與計劃安排實習教學工作,組織領導與計劃安排尤為重要,首先可按人數分組,每組人數不宜過多,四五人最好(可根據具體條件而定)。帶領老師可采取專人負責製,起初可以采取專人帶領,這對係統地吸收老師專長較為有利,因為中醫各有傳統習慣,各有不同經驗,如果一開始不加以固定,經常調動老師,反而會使同學們無所適從。等到同學們漸漸入門以後,可以考慮由幾位老師交叉帶領,使同學們有汲取眾長的機會。在工作安排上,大體分3個階段,一為見診,二為議診,三為試診。這3個步驟的劃分,雖有不同的要求,但卻有一定的聯係,實踐上是一環套一環逐步深入的過程。下麵談談這3個階段的具體要求。
1)見診階段
這一階段,不是由同學們獨立診病,主要是示範教學,當接觸患者時,老師應該係統地運用望、聞、問、切四診,並要求能體現出四診的係統性和聯係性,使同學們開始熟悉診療程序,並啟發同學們初步能夠認證。因此在診病過程中,對一些特殊的舌苔,給同學們看一看,特殊的脈象,給同學們摸一摸,讓他們有所體會。記得有一次見到鏡麵舌和歇止脈,同學們都感到極大興趣,一致認為臨床所見要比課堂聽課的印象深刻得多。這一階段,同學們可以協助老師抄方以及書寫病曆,這一工作,如僅由老師口述同學們書寫,或是老師寫後交給同學們抄錄,那就意義不大。必須是在某些關鍵問題上,加以講解,如病為何病?病機如何?辨證要點是什麼?至於大法的確立以及方藥配伍的主要意義等等,都應重點地提示一下,使同學們從實踐中體會到理、法、方、藥是中醫處理患者不可缺少的4個環節。
2)議診階段
這一階段,也可以說是試診的準備階段。因為盡管有前一階段的見診鍛煉,但如貿然地讓同學們獨立診斷,還會感到一定的困難,所以利用這一形式作為一個過渡階段。組織形式上,可以由小組再分小組(二三人為一組)。每診一病,由一人主診,如主診對某些方麵不夠詳盡,其餘的人可以進行補充,並由主診人訂出方案,如有不同意見可以加以附注,讓大家都有鍛煉的機會。這一階段時間不宜太長,如同學們基本上能夠運用四診,就可以轉入試診階段。
3)試診階段
經過前一階段的鍛煉,同學們已初步熟悉了診療程序,到了試診階段,必須要求同學們有獨立診斷的能力。運用四診八綱進行辨證論治,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要細心地從旁觀察,注意同學們是否善於望神察色,詢問病情是否有條理、是否全麵,切脈能否全神貫注,在處理患者的關鍵問題上是否確切等等。如果發現有錯誤的地方,可用筆記下,利用一定時間提出,使大家共同有所認識和提高。
(2)注重病曆質量
病曆書寫質量的高低,實質上就是水平高低的具體反映;同學們進步的快否,也可從病曆上看出來。因此對病曆的書寫,首先要提出明確要求。
1)主訴力求簡明,病史必須翔實
在主訴部分,要求寫得簡潔明了,能夠突出主症,使人一目了然,避免繁瑣敘述;在病史方麵,須將既往的和現在的主要症狀以及治療經過等敘述清楚;家族史以及其他方麵,隻要是對診斷、治療有參考價值的都應記載出來,但在這一部分,敘述要有條理,前後層次要分清,既不要太簡,也不要過繁,宜繁宜簡,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決定。
2)注意理法方藥的完整性
在整個方案中,要求始終貫穿理法方藥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具體要求:解釋病理要透徹,歸納病機要明確,立法要合法度,用藥不離規矩。在書寫形式上,不要求統一,可以先寫病因,可以先寫病機,也可以先敘症狀。總之,對初學者的要求,不論采用什麼格式,但在理、法、方、藥四部分,都應始終連貫起來。尤其重要的,這四部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相互矛盾,否則就要牽動全局。例如病機歸納不準確,治法就不能合拍,方藥也就隨之不能熨貼了。因此說,不僅要注重理法方藥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注意它的統一性。
3)適當地運用經文
為了從理論上來闡述病機、認識疾病,適當地運用經文是很必要的。提出這個要求,目的在於促使同學們進一步進行溫課,從溫課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至於運用是否準確,那是另一問題,即便是錯了,但還應啟發同學們大膽運用。這樣做,經過一個較長時間的鍛煉,自然會逐步達到運用準確的地步。
(3)怎樣批改試診處方
批改試診處方,是一項細致的事情,通過處方的批改,可以誘導同學們入門,起一種橋梁作用。作為對老師的要求來說,這一工作應該有高度的責任感,決不能隨文敷衍,草率從事。在批改時,我認為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敘述症狀的明朗化與真實性
症狀的敘述,一定要清楚,因為一個病,總有它的屬性。文字表達的基本要求,就是能夠突出它的屬性,屬實還是屬虛,屬熱還是屬寒,在表還是在裏等,使人一看就如麵臨患者,所以對病情的描述是很重要的。但又須避免嗦,有些同學怕人看不懂,寫得重重疊疊,反而失去明朗和係統了。另外,病情的真實性尤其重要,在描述病情時,是不能有半點含糊的,既不誇張,也不縮小,必須如實反映,才有它的科學價值。
2)苔脈是否應證
苔和脈是病理反映,一般地說,有是證必有是脈,有是證必有是苔,但有時也會有相反病例。在這方麵,同學們除對一些常見苔脈如白苔主表、黃苔主裏、浮脈主表、沉脈主裏等錯得比較少一些,如遇一些病情複雜的證候,在苔和脈的反映與證候不相適應時,同學們往往根據主觀想像,如脈搏本來細數的卻寫成滑數、舌苔本來是薄滑的卻寫成厚膩等。還有一種情況,患者的苔脈並無變化,而同學們有時濫用以證測脈的方法,寫出苔和脈變化等情況。所有這些,必須實事求是地加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