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如果老天爺要使勁的作踐黃淮,那麼拋開道德不談,就現實層麵來看,這場天災,以及後續多半會有的其他災害,回為陳漢帶來了一樁莫大的財富,那就是幾百萬‘活動人口’。
這些人要是投入到了工業生產當中,絕對會對社會造成莫大的刺激作用。而即使最後隻能有其中的一小部分人投入到工業大潮中,也彌足珍貴。
當然了,美洲、南洋、南明州等地肯定會緊盯著這些人不放。這幾年裏,移民工程是越來越疲軟了,很多很多海外的肥沃土地都無人去墾殖。
甚至呂宋、馬來的一些移民還有從農業上流逝的狀況。
這些新土的田稅很低,種田可得溫飽平穩,但得不到富足。在那些地方,想要掙到更多的錢,幾乎就隻有挖礦一條路。誰讓這糧價又平穩了下來呢。
現在在南洋,最後得錢的門路不是去種田,而是到礦場挖礦,那比伐木場都能來錢。
某種程度上奴隸製已在呂宋和安南漸漸興起了,一些國人為了獲得廉價勞動力,誘騙甚至捕虜土人為苦力,運到礦上去幹些挖礦背砂一類的低技術勞力活。死了就往礦坑中一扔了事!用起來比國人、日本人、暹羅人等方便多了。
三百萬人受災的大事兒,陳皇帝最先想到的竟不是災民起亂子,而是要收拾‘災害’會廢去他太大的精力。這就好比事情出來了,不是擺得平擺不平,不是陪多少錢,而是要操心受累。這絕對是夠財大氣粗的!
但如今的陳漢就是有這樣的資本。
三十年的發展,以去年的數據為例,陳漢發展了幾十年的海運,截止到承天二十四年,陳漢注冊的海員數量不下五十萬,同時擁有大中小型海船七千艘,總規模超過300萬噸。
本土的人口水準還是處在兩億水準,但城市人口不下4000萬,南京、上海、廣州的人口已經不止是百萬了,而是兩百萬。燕京、武漢的人口也超過了百萬規模。其餘的如各省省會和魯山、揚州、天津、煙台等城市,人口多在五十萬以上。
而最能體現陳漢已一隻腳步入近代工業社會的數字,就是鋼鐵和煤炭產量。
陳漢一年的鋼鐵產量已經接近了100萬噸,達到了英國的四倍。煤炭產量也在4000萬噸上下,對比英國人的1200萬噸煤炭產量,可以說是絕對超越。
後世人常說,19世紀的國力就看鋼鐵、煤炭,這絕不是簡單的數字。而且隨著輪船和火車在中國國內的影響力日益加大,煤炭的產量還會更高。
馬車的底盤,吊機的鐵架,槍炮刀劍,以及蒸汽機為代表的諸多機械,甚至是造船上的用鐵,以及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一個國家對鋼鐵的需求是無處不在的,就這一條,就能顯現陳漢和歐洲各國國力上的巨大差距。
每年的財政歲入隻是一個很直接的表現罷了。
陳鳴決定回南京。在杭州處理事務,畢竟沒有南京方便。他來杭州可不是帶著一個******來的,身邊頂多是侍從室和各部隨員。
本來是出來透透氣,沒想到老天爺這麼不給臉。、
想到回南京,陳鳴就想到了陳鼎,想到了那幾個兒子。這一回墨西哥給拿下來了。趁早,把那些無心於大位的兒子,早早的分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