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乾隆【求訂閱】(3 / 3)

銀子就是這個時代的燃油,缺少了‘燃油’,再強大的‘飛機坦克’也是廢鐵爛銅一堆。乾隆甚至還要防著這些‘飛機坦克’反噬。之前山東局勢緊張的時候,乾隆就大把大把的將巡防營的人馬調去了山東,都沒動用幾個在京的旗兵。因為死一個旗兵比死一個巡防營漢兵的成本高太多了。

“皇上,要緩解銀錢之危急,隻能開捐局,籌餉局。奴才以為,可在湖南、四川、山西、直隸、浙江、廣東六省試開畝捐,按地畝肥瘠和業田多寡,照地丁銀數分別抽捐,大致每畝起捐自二十文至五十文不等。同時,對京津、浙江、廣東的米行推行捐厘之法,規定每米一石捐錢五十文助餉。可解朝廷燃眉之急。”

“如效果殊然,可放寬限製,縱寬齊平各業大行鋪戶,一律照捐抽厘,大致值百抽一。”傅恒麵對著乾隆款款而談。他說的這些如果被陳鳴聽到,肯定會感歎‘英雄所見略同’,這政策,他麼不就是曆史上滿清平太平軍的時候出台的‘厘金製度’麼。這個策略在中國近代史上貽害無窮,卻也是湘軍、淮軍、楚軍等晚清重要地方武裝力量成型的重要原因。

地方團練武裝有了錢糧,還用得著**朝廷嗎?就像原時空的晚期時,要不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思想老舊守固,他們如果舉起反清,解決滿清何必拖到1912?還他麼留下那麼一個爛攤子?【注明,這爛攤子不是指近代中國遭受的恥辱,而是指對滿清的優待,連皇室帶王公貴族都算上,他麼的沒有一個清算的】

乾隆猶豫不決,他手中真的沒有銀子了,但是厘金這東西一開就難以刹住口,這會讓中央財權旁落,地方財權膨脹。如此會威脅到滿清的統治,這是最直接最明顯的一個隱患。

並且戰亂之中,吏治難保清廉,一旦開了厘金的口子,地方私征加派的行為會不會肆行無忌?會不會讓朝廷更失人心,最終導致滿清駕馭全局的統治能力隨著財政狀況的日益惡化而逐漸喪失?

“地方行有財權,加輔之以團練,豈不成唐時藩鎮?”乾隆麵帶怒色。

傅恒也不是傻子,怎麼會不知道其中厲害因果,但是朝廷沒錢啊。複漢軍都已經殺到郾城,乾隆已經下令給新任兩江總督兼欽差大臣尹繼善,讓他立刻催兵,甭管蘇州和鬆江的部隊是怎麼一副狗模樣,一定要他們進兵南京,一定要把陳鳴從江北恏回江南去。

福建亂起,浙江和廣東的精力全都要收回一部分,福建陸路提督段秀林更上書北京,直言軍中士卒人心混亂,人心思鄉,兵無鬥誌。但段秀林手下的福建陸勇乃是鬆江清軍的頭等主力軍,當地官府豈容他們這般走人?

鬆江地方一改之前所為,錢糧犒勞源源不絕。雖然他們之前被複漢軍掃蕩過了一次,可鬆江真的很富裕,段秀林部滿打滿算也萬人不到——連戰連敗,損失慘重,一個鬆江府完全能包裹起來。

並且,滿清開捐,也就是當年康麻子打三藩的時候行的‘捐納’,那是可以直接捐實缺官做官的。

當初康麻子時候,頭三年,全國光知縣就捐了五百多人,那是隻要拿錢,就立刻做官,與捐先用、捐即用。而且趁著開捐,全國各地捐納生員與貢生的也層出不窮,乾隆中葉的中國比康麻子時候富裕的太多了。雍正年間的禦史顧琮曾尖銳地指出:“不問才也、能也、文理優通也,朝為白丁,上一千七百兩,而暮則堂堂縣令矣,再上一千兩而先用,再上一千兩而即用矣。通計不過三千七百兩,即授一小縣而煙火萬家,司其政令光榮極矣。”

康麻子那個時候一千七百兩就可以當一縣父母,眼下乾隆皇帝漲到了五千兩,而且位置多處長江一線、福建、山東與河南。如果那知縣能自己帶著一支團練到縣裏上任,或是跟隨官軍攻伐叛匪【位置還在義軍控製中的】,那就更是我大清的忠臣了。

中國從來不缺官迷,有錢的官迷更多。所以頒布發令才隻半月,乾隆就收到了上百萬兩銀子的買官錢,這予個人而言是一筆天文數字,但對於一個國家,那也就是塞塞牙縫。

乾隆臉皮都不要了,開了捐納,史書上再摸白也是汙點,這都是為了滿清的江山,那麼他能答應開厘金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