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項就不去說了,後一項是為的什麼,就太明顯了。滿清這是拉攏讀書人呢,把之間放開的小口中,一下子擴大。三年一挑,這他麼跟科舉都能比了。
四科落地時日太長,兩科落地就有資格,看看全天下的進士,又有多少人是一科就能金榜題名的?就是紀曉嵐這樣的人物【甭管品性如何,隻說文采】,鄉試兩次,會試也是兩次,這滿天下兩科落地的舉子不要太多。而舉人在地方上的份量和威望,比之秀才也不要高的太多,他們才是士紳的中堅!
滿清出台‘優惠’政策拉攏舉人,那就是在拉攏漢族士紳,加上團練政策的推行,這‘大清朝’變得越來越沒‘康乾盛世’的調調了,這妥妥的是晚清的氣象啊。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任你再英明神武,沒有銀子打底,那也屁都不是。乾隆就是這樣。
他這一輩子從沒為銀子發愁過,自己接老爹班的時候,雍正給他留下了整整八千萬兩銀子的家底。而且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火耗歸公,等等政策也讓乾隆手中根本不缺錢花,所以他好大喜功,打這個敲那個,就是因為他手中有錢。有了錢,綠營漢兵的命又算什麼呢?
士兵們糧餉不缺,戰死了還撫恤到位,這就是天底下最好的皇帝。所以乾隆還一直大手筆的修築、修繕著圓明園,大手大腳的揮霍,下江南,遊木蘭,承德避暑山莊在曆史上更一直修建到乾隆五十七年才結束。
這是一個有大福氣的皇帝。和他親娘一樣,都是中國曆史上的有福之人。
活的長,掌權的時間長,還吃喝玩樂耍女人,喊打喊殺賺聲名,瀟瀟灑灑的過一輩子,就是到了晚年了,聲勢浩大的白蓮教起義,也被自己兒子嘉慶背過個‘中衰’的黑鍋。
試看整個中國封建帝王史,你再找不出第二個這樣有福的人了。
……
曆史上的乾隆皇帝很有福氣,乾隆中葉更是他玩耍的高峰期,但這個時空裏一切都變了。複漢軍的存在讓乾隆腦門直疼,現在山東的混元教,福建台灣的天地會和洋匪,要收拾山河就要錢啊。乾隆有重整河山的豪情,當初訓練八旗新軍的時候,都是他拍板定下的章程,下了嚴令讓挑選出的八旗武官聽從俘虜的作訓,直接以複漢軍的那一套來練兵,乾隆雄心壯誌和能力都是有的。但他現在真的沒錢了。
乾隆現在恨不得把宮裏頭的金銀器物都全拿去溶了,東北要銀子,西北要銀子,山東河南安徽前線也要銀子,南麵各省倒還算好的,錢糧都能顧住,問題在北方,問題在北京。因為北京城裏還有百萬旗人,整個八旗的鐵杆莊稼,乾隆上哪去找?
而且,而且……
乾隆想到各地報來的反書禁書案,還有時不時的陳逆暗間殺官燒倉時間,就覺得這腦門真真叫一個疼。現在滿清可拿的出手的軍事力量依舊不少,比如西南,雲貴和廣西的綠營還都是能戰的,四川已經調出了一萬多綠營,估計也是四川各兵鎮的精銳了,但擠一擠,還能再出一兩萬。大西南的軍隊乾隆已經在調動了,可是雲貴和廣西都非富裕之地,四川還好,大軍調動的錢糧少不了要廣東解些銀子,而一個廣東能支撐的下麼?
乾隆現在最最萬幸的是,陳鳴常州大敗閩浙陸勇之後,沒有掉頭南下吃掉蘇州,兵進杭州,還帶浙江這個錢袋子還能保住。否則南方也愁人。
北方的馬隊不能再出動了,再出的話蒙古會有什麼反應且不提,光錢糧上就又是一筆巨大的開支。而且那些地方的馬兵軍紀渙散,屢屢擾民,洗劫村鎮,燒殺擄掠之事頻頻。那都是在給逆賊補益,在丟朝廷的民心;北京城的旗兵也可以調動,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北京的旗兵是很多,然如西山健銳營和八旗新軍之精銳者,卻少之又少。
火器營、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神機營、虎槍營、善撲營等等,都已經抽調精銳趕赴河南與山東戰場,各營兵勢旺盛,但精銳者少。而且京旗才是他的命根子,就比如那西山健銳營,除了第一次調動了五百人趕赴河南,乾隆再沒動用過他們。不是健銳營也腐朽了,不能戰了,而是乾隆要把他們攥在手心中。這種精銳輕易地損失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