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嘍,吃粽子了。話說我很喜歡吃純白米的……】
出生在清康熙五十年的乾隆,今年已經小六十歲了,按照這個時代的規矩他已經五十八了。這個年歲在過往中國曆史上的諸多皇帝命運中已經步入了老齡,比如說他老爹雍正,死的時候周歲就是五十八歲。但對於乾隆這個在原來的曆史長河中能活到八十九歲還手握大權的人來說,五十八歲還年輕得很。
他最小的兒子,十七皇子永璘去年剛剛出生,這似乎也是乾隆身體康健活力充沛的明證。
掌控著中國大地的乾隆皇帝,自大、傲橫、愛於享受,滿清從他手上進入巔峰,也從他手上走入下坡,就像一千年前的唐玄宗李隆基一樣,兩人的性格和命運中有著太多的相似。當然了,乾隆比李隆基還是要幸運很多的,晚年的川楚白蓮教大起義並沒有一舉摧毀滿清朝廷的威儀和統治的秩序。
可是從他的統治步入第三十二個年頭之後,乾隆心裏就開始有氣。
先是緬甸,從五年前開始他們就對孟定和耿馬兩內地土司管轄區域進攻、滲透,雲南地方官府沿滾弄江一帶布防,但仍偏向於綏靖,不想多事。所以在第二年,邊境一礦場場長帶兵過江擒殺緬兵,都被認為是“殺良冒功”而處死。然緬甸方麵卻沒有收斂的意思。孟定和耿馬兩內地土司稍微平靜些時,但車裏土司(今西雙版納)管轄地帶卻依舊不平靜。乾隆二十七到二十九年,緬屬孟艮土司帶領自己的部隊和貢榜王朝的軍隊連年入界騷擾。特別是乾隆三十年,騷擾規模驟然升級,緬兵進入車裏土司多處地方勒索錢糧和擄掠民眾。
如果從緬甸的角度來看,這個時候正是緬甸和其曆史上的死敵暹羅大肆交戰的階段,緬甸統治階層製定了沿清邁、萬象一線進攻暹羅的方針,而車裏正處於其進軍路線的旁側,需要大量的錢糧以及勞力為軍隊的進軍做後勤保障。
但乾隆皇帝需要考慮緬甸的立場嗎?乾隆皇帝大發雷霆。
新到任的雲貴總督劉藻,緊急派兵追剿,結果除擒獲5人外,別無戰果。雙方‘接觸’三四個月,清兵並無多大戰果。相反,一路大約600人的清兵在援救猛阿途中,陷入緬兵埋伏,被擊潰,死傷10餘人。乾隆皇帝聞奏大怒,將劉藻革職。
隨後乾隆皇帝做出了與緬甸開戰的決定。可是剛剛開打,清軍便處於不利,底瓦江之戰清軍戰敗,提督李時升下獄。到了夏天,在河南心腹之地猛地蹦出個陳家軍的時候,清軍征緬再度失利。等到乾隆皇帝調集四省大軍,準備以雷霆之勢一舉將腹心之地的逆亂鎮壓平定的時候,緬軍已經大模大樣的北上入寇雲南了,虛報戰功的雲貴總督楊應琚被論罪處死,乾隆點了傅恒的侄子富察明瑞以雲貴總督兼任兵部尚書職銜,出征緬甸。
雲南戰事還沒有一絲的好消息傳來,乾隆就先後收到了陝西提督汪騰龍和河南綠營的前後敗績,尤其是被乾隆皇帝寄以厚望的陝西綠營,8000人攻不下逆匪小小一個鎮子,與兵力隻有自己一半數量的逆匪主力對陣,全盤崩潰。乾隆氣的就想將汪騰龍直接賜死,如果不是汪騰龍很有自覺性,一回到洛陽就自囚於住處,而且向北京遞了一道言辭很誠懇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