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1)

私貨

這本書的得名源自美食家沈宏非。他給我上一本美食隨筆集《飯否》寫的序言,在那篇文章的末尾,他如此建議我:

“道在屎溺,酒肉藏詩。做為小寬的朋友、共犯和讀者,我衷心地希望他能在不久的將來再出一本書,把他的詩集以及“吃集”來個大合並,大兜亂,不按體例,打破順序,任意編排,隨性穿插,讓我們得以痛飲用他、用酒釀成的詩,同時用這酒來下他用肉做的文字或文字造的肉──至於這本書的書名,我已經替他想好了,就叫《汁、吃、詩》。沒有舌尖,都是大舌頭。”

我順水推舟,欲拒還迎,有了這本《汁吃詩》,這個名字聽上去有點拗口,在南方人不流利的普通話中,很容易念成“吱吱吱”,令人聯想起那道傳說中的恐怖廣東菜“三叫”,這道菜我隻耳聞,到底有沒有我都說不清。據說是取剛生下來的幼鼠,蘸汁生吃,筷子夾起吱一聲,蘸小料時吱一聲,牙齒一咬吱一聲,由此得名。在北方人流利的普通話中,很容易念成“隻吃屎”,愈發顯得我重口味逼人。

由他去吧。對於一本跟吃喝相關的書來說,即便有一個舉世無雙的名字也不會多收三五鬥,有一個大舌頭的名字可能還好養活。其中文字有的順口,有的順心,大多是這一年裏發表於各處雜誌上的美食專欄,東榔頭西棒槌,基本上打哪指哪,從一個飯局跳躍到另外一個飯局,從此地到那時。

我不太願意寫吃本身,不斷動嘴皮子,羅列入口即化,酥而不膩之類的形容詞,這算是“舌尖寫法”。從一道菜裏找典故,深挖一家館子的曆史根源,對做法吃法細細模擬,這算是“考古寫法”。我願意寫的是吃飯的人,那些飯局上的零碎,那些人間的糧食,那些醉了又醒的酒鬼,那些飄搖的姑娘。有了他們,這本書才能汁水四溢,高潮迭起。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本夾帶私貨的書,因為裏麵有一些詩。

就算我是敝帚自珍吧。這些詩寫於2003年至今,都是在一頓飯與另一頓飯的間隙寫下的。詩歌如同寒夜裏的火把,我憑借著詩取暖,有時候看著火不旺了,也試著把自己當成木柴,投身其中。而寫詩就如火中取栗,隻有臨淵一躍,才能向死而生。我憑借著默默的詩歌寫作抵擋著這個黑洞般的世界,在風暴的中心獲得隻有我自己知道的安寧。這是我的秘密,一個詩歌寫作者的秘密。

現在這本書裏泄露了這一點秘密,懂者恒懂。寫詩與寫吃之間存在著一條密道,在這些年,我發現了它,在更早的時候,也有許多詩歌寫作者發現了它,比如蘇軾、袁枚、李漁、沈宏非、石光華、虹影……這個秘密其實就是語言的秘密。

我用吃喝安身,詩歌立命,打開窗戶寫美食,關著窗戶寫詩歌。希望諸位翻到詩歌那一頁的時候,能夠忽然記起,其實我是個詩人,哪怕看上去更像個吃貨。

小寬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