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張之洞。
愛好:養貓,收藏古董,白天睡覺、夜裏辦公,抽鴉片,拿人找樂。
性格:老奸巨猾。
相貌:大長胡子,小矮個。
智商:挺高的。
情商:天文數字。
必殺技:見風使舵,風有多快,我就有多快。
缺點:好內鬥,投機鑽營。
座右銘:穿別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讓他們找去吧。
死亡原因:因病醫治無效去世。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故人稱張香帥,直隸南皮人。據說張之洞出生地附近山上有一隻300歲老猿,每當月明時就發出淒厲的慘叫,可自打張之洞出生後就不叫了,於是人們都說張之洞是猿猴轉世。
張之洞參加科舉的時候,名列第三,也就是探花,但張之洞卻對自己的成績非常不滿,甚至想自殺,因為他有自己的目標,那就是中狀元,他曾有個口號,那就是“平生不作第二人想”。然而,隨著歲月的蹉跎,張之洞逐漸成了官場老油條,再也沒有這種爭第一的朝氣了。
澳大利亞人雪珥這麼說:“如果說李鴻章勇於任事,張之洞就是善於任事,勇於任事者很多時候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相當的棱角,甚至要有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犧牲精神,而善於任事者則凡事趨利避害,見風使舵。”那麼張之洞是如何善於任事的呢?咱們從他的政治生涯說起。
1879年張之洞在國子監任職,他反對與俄國簽訂《裏瓦幾亞條約》,提出應練兵,籌措軍餉,重用懂兵之人以自強。
1881年張之洞任山西巡撫,1884年任兩廣總督。他啟用馮子材,在他支持下馮子材打贏了鎮南關大捷。不久建槍炮廠,開礦務局,還建立廣雅書院,文的、武的、商的他全幹。
張之洞還在廣東建立了廣東水師學堂和陸軍學堂,為廣東國防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貢獻。
1889年張之洞上奏朝廷,建議修築盧漢鐵路,自盧溝橋至漢口,以貫通南北。他提出盧漢鐵路是“幹路之樞紐,枝路之始基,而中國大利之萃也”。朝廷準奏,計劃北段由直隸總督李鴻章主持,南段由湖廣總督主持,南北分段修築。於是,清廷調張之洞任湖廣總督。這條盧漢鐵路就是民國史上赫赫有名的平漢路(北平至武漢),也就是現在京廣線的北京至武漢段。
張之洞在湖廣總督任上主持興建湖北漢陽鐵廠和大冶鐵礦等重型企業。漢陽鐵廠是我國第一個近代大型鋼鐵工廠,也是亞洲首創的最大鋼鐵廠,比日本還要早。煉鐵需要鐵砂和煤等原料和燃料,於是張之洞興建了中國第一個用近代技術開采的露天鐵礦——大冶鐵礦。張之洞還下令開發了江西萍鄉煤礦(即安源煤礦)。這樣,就以煉鐵廠為中心,兼采鐵、采煤和煉鋼為一體,創建了我國近代第一個,也是遠東第一座鋼鐵聯合企業。它的建成,標誌著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的興起,為我國重工業開了先河。除此之外,張之洞還創建了我國首家係統完備的軍工廠——漢陽兵工廠,“漢陽造”從此聞名天下。日後八路軍在抗戰中用的“漢陽造”就是這種武器,在中國近代軍事建設以及國防中起到重要作用。由此,毛澤東說:“搞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朝廷任命張之洞當兩江總督,負責江蘇、浙江防務,許多人都說:“張之洞就是個當書院先生的材料,哪裏能當督撫呢?”張之洞說:“天下變亂至此,我怕將來當個文學侍從都求之不得。他們說我的壞話對我又有什麼損害呢?”
的確,同時代有許多人都認為張之洞是書呆子,如王闓運就說:“張之洞是看書人,曾國藩是讀書人,看書人書是書,人是人,互不相關,而讀書人能經世致用。”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張之洞曾奏請派騎兵到天津聽候調遣,主張加強京津和遼東防守。10月底,日軍強渡鴨綠江後,遼東危急,張之洞提出“購快船、購軍火、借洋款、結強援、明賞罰”五事。11月下旬,日軍圍困旅順,張之洞致電山東巡撫李秉衡,建議急救旅順,李秉橫沒理他,最終旅順失守。
1895年初,日軍進犯山東半島,張之洞給山東巡撫李秉橫發急電,建議李秉衡迅速挖塹壕,在要道埋地雷,以遲滯日軍進攻,並表示要撥槍支彈藥支援山東守軍。可李秉衡臨陣脫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