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李鴻章傳:創造43個中國第一的偉人(1 / 2)

身負賣國臭名的李鴻章竟然是創造了43項中國第一的愛國偉人?張之洞對中國的近代工業究竟有何貢獻?光緒皇帝在慈禧手下過活,受到過什麼樣的屈辱?扼殺了維新變法的慈禧為什麼最後又走到了維新的老路上來?什麼人敢跟袁世凱對罵?本章的各位名人向你展示了晚清名人們的詼諧人生。

在中國近代史上沒有哪一位大臣像他一樣這麼重要,他的影響絕不僅限於清國,日本、朝鮮、越南的曆史走向都或多或少跟他有關。翻開中國近代史,從太平天國到中法戰爭,從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從派第一批留學生出國到修中國第一條鐵路,可以說從1860年到1901年,中國所有大事他都是主打或主打之一,沒有他,中國近代史會是另一個樣子。無論成與敗,他的一生都在為清國奮鬥,但無論他怎麼努力,災難始終像某種從墳墓裏爬出來的東西,穿著金鞋子,有一頭金發和滿嘴金牙,像一具骷髏似的咧嘴而笑,笑得他前功盡棄,笑得他無可奈何,他就是李鴻章。

李鴻章(1823-1901),字漸甫,號少荃,安徽合肥人。

1842年,李鴻章作《二十自述》:“丈夫事業正當時,一誤流光後悔遲。壯士不消三尺劍,奇才欲試萬言詩。聞雞不覺先起舞,對鏡方知頰有髭。昔日兒童今弱冠,浮生碌碌意何為?”20歲,的確是事業正當時,碌碌無為絕不適合於李鴻章,手提三尺劍平定天下,那才是李鴻章的心中抱負。

1843年李鴻章到北京參加科舉,在途中寫了《入都》組詩。在他的詩中,他的鴻鵠之誌,他的自負,他堅信自己具有擔當天下重任所需的雄才大略、馳騁天下所需的運籌帷幄、改變天下所需的政治魄力都顯露無遺。“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裏外覓封侯”更是近代文學史上的名篇。萬年以來,誰才是能書寫曆史的人?是我,是我李鴻章,我要到三千裏外的異域去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然而在這年的科舉中,李鴻章沒考上,但他並沒灰心。1847年李鴻章再次參加科舉,這次終於考中進士,進入翰林院工作,開始當官了。李鴻章說:“做官是最容易的事,如果一個人連官都做不了,那實在無可救藥了。”

1851年,洪秀全太平天國起義。1853年李鴻章回到家鄉辦團練,從此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1858年他進入了曾國藩的幕府,成為曾國藩的學生。

他愛睡懶覺,而曾國藩好早起,曾國藩為治他,便說所有幕僚都到齊後再開早飯,李鴻章這才不得不起床。後來老李回憶說:“在營中老師(曾國藩)總要等我輩大家同時吃飯,飯後圍坐談論,談古論今,娓娓道來,都是於學問經濟有用的話。吃一頓飯勝過上一回課。”

在曾國藩的教導下,李鴻章在軍事、權略、修身方麵都有了很大提高。1862年曾國藩派李鴻章率兵去上海,他說:“你這一去,我雖可以高枕無憂,但從此我失去了一個得力助手呀!”李鴻章謙虛地說:“老師這人才濟濟,勝過我的有很多。”曾國藩:“不過現在湘軍人手不夠,你這一去我沒有兵給你呀,讓你做統帥,兵就由你自己解決了。”鬧了半天李鴻章原來是個光杆司令。但這難不倒李鴻章,他利用他爸的關係招來許多世交弟兄,還找劉銘傳幫他叫人,並招來自己的學生劉秉章,劉此時已辦團練了。就這樣李鴻章兩個月招了2萬人,是為淮軍。

李鴻章的淮軍剛到上海時,沒有人想到他能滅太平軍。他的部隊因衣著簡樸,遭到嘲笑,李鴻章說:“軍隊貴在能戰,而不是外表,等我們打完一仗,你們再笑也不遲。”隨後他率軍3000與10萬太平軍交戰,前兩天都敗了,第三天李鴻章親率3個營衝擊太平軍正麵陣地時,發現太平軍移動的隊形中出現一處混亂。於是他親自擂鼓,並命淮軍向太平軍混亂處進攻,衝亂了太平軍,此時他令開炮,突然天空黑暗,一場傾盆大雨降臨,李鴻章冒雨猛衝,最終以3000人大破10萬敵軍。太平軍“自相踐踏,屍積如山”。李鴻章說:“淮軍看上去是土一點,但他打仗凶!”

一次太平軍攻上海,上海告急,但沒有人肯領兵與打上海的李秀成交手,李鴻章挺身而出。曾國荃笑道:“少荃領兵,我可高枕無憂。”李鴻章率軍首戰告捷,拿下浦東,隨後在北高橋與太平軍遭遇,李鴻章的部隊彈藥將盡,但太平軍仍然不退,李鴻章騎馬立於橋上,用望遠鏡觀察敵情,被太平軍狙擊手王某發現,準備射殺李鴻章。而此時李鴻章的坐騎突然一驚,奔入敵陣,衛隊300人急忙護駕,於是都衝入敵陣,勢如潮水,太平軍慘敗,而狙擊手王某也被藤牌隊長殺死。李鴻章這才知道有人要狙擊自己,忙問情況,藤牌隊長說:“我看見有人要害您,便把藤牌滾入陣中,砸中馬屁股,於是馬便一驚,衝入敵陣。”李鴻章重賞此人。

1862年虹橋之戰,李鴻章冒雨趕到虹橋,見淮軍敗退,他對張遇春說:“你轉告官兵,誰再敢退下來,就提頭來見我!”張遇春對部下說:“都聽見了嗎?還不快向前衝。”由於李鴻章親自督戰,士氣大增,淮軍以損失100人的代價殲滅太平軍3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