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靜
王燕娜無償為毛蘭江捐腎的舉動也創下一項醫學記錄:全疆首例非親屬跨民族的無償活體異性腎移植手術成功。
毛蘭江是昌吉州昌吉市第四中學高二(1)班的學生。在父母眼中,兒子是個帥小夥,身高一米八,喜歡打籃球,愛看NBA。他活潑開朗、樂於助人,常打電話讓父母送錢到學校,因為班上有同學沒坐車回家的錢了。
2007年3月初的一天,毛蘭江開始發燒、咳嗽、流鼻涕,父親吾買爾給他買來感冒藥,但吃了不見效,毛蘭江又開始嘔吐。身體一向很好的兒子突然如此,父親忙帶著他到昌吉州醫院看病。做過尿常規化驗後,醫生建議他們馬上到烏魯木齊的大醫院看看。
2007年3月17日,自治區人民醫院腎病科給出了結論:毛蘭江已到尿毒症晚期,必須馬上入院接受透析治療。
這個消息對於這個三口之家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全家開始湊錢給孩子治療。
吾買爾是自治區農業幹部學校的老師,妻子阿孜古麗是學校的護士。毛蘭江一周4次的透析很快讓這個經濟並不富裕的家庭不堪重負。
吾買爾無奈之下寫信求助於自治區領導楊剛,在楊剛同誌的關心下,吾買爾得到自治區慈善總會的幫助。
2007年7月17日,毛蘭江轉入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病科。醫生建議盡快做腎移植,否則孩子的生命就會有危險。
父親吾買爾想自己給孩子捐一個腎,但經過醫院檢查,配型不成功,他的妻子和所能想到的親屬都來醫院配型,但都配不上。時至9月,各項費用已花去了20萬元。這時,走投無路的吾買爾隻好帶著一線希望通過媒體向社會求助。
2007年9月17日上午,幫朋友看店的漢族女孩王燕娜像往常一樣打開報紙,隨手翻到了這一頁,她看到了毛蘭江患病的消息,文中說毛蘭江是B型血。王燕娜突然想:我也是B型血,我應該可以給他捐腎。
單純的姑娘帶著單純的想法決定去試試。
9月18日,在朋友的陪伴下,王燕娜來到新疆醫科大學一附院見到了吾買爾。
“叔叔,我願意無償給你兒子捐腎,我想幫助他。”
看著眼前這位陌生的漢族女孩,吾買爾感覺是老天在跟他開玩笑,他尷尬地答應著,將信將疑。在他看來,捐腎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人生的大事,而王燕娜還是一位23歲的未婚姑娘,她的人生才剛剛起步,這麼複雜的事情對她可不是那麼簡單。沒想到第二天這位姑娘又來了,吾買爾這才覺得事情有點真實,才認真地和她談起來。王燕娜的真誠和無私讓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也看到了兒子的一線生機。
毛蘭江的主治醫生熱依汗·西裏甫在9月18日見到隻身一人的王燕娜時,認為這個小姑娘想要為毛蘭江捐腎的念頭隻是一時衝動,可能把一切都設想得太簡單了,於是她想也沒想就拒絕了王燕娜的要求。但這個孩子從那天以後每天都來找她,說願意為毛蘭江無償捐腎,當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時候,王燕娜簡單地說:“我想救他。”看著王燕娜真摯的眼神,熱依汗醫生才相信這個年輕的女孩子確實是認真的。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經過一個月的檢查,配型所要求的16個項目居然全都合適。這似乎是一種天意,對維吾爾族少年毛蘭江來說預示著一種極大的幸運。為了完成給毛蘭江捐腎的心願,王燕娜辭去了臨時的工作,沒事就到病房跟毛蘭江聊天,一次次的接觸,讓她更加堅定了要挽救這個小弟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