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牽念的家(1 / 3)

卉子

墨玉縣薩依巴格鄉烏魯瓦提村有一個讓孫振曉牽掛的家,他與買沙力汗的兄弟情誼,就從那個家開始。

墨玉縣薩依巴格鄉烏魯瓦提村有一個讓孫振曉牽掛的家,他與買沙力汗的兄弟情誼,就從那個家開始。

2009年7月6日下午,孫振曉的手機裏傳來女兒急切的聲音:“達達,你還好嗎?”“我好著呢,家裏人怎麼樣?”“都好,我們很想你,你的身體好嗎?你和阿娜沒事吧……”

笑容在孫振曉的嘴角綻開了。熱孜瓦爾古麗和布再娜浦搶著與他說話。每次接到女兒們的電話,所有的勞頓都在濃濃的問候裏融化了,隻是他感覺到女兒熱孜瓦爾古麗的聲音有些哽咽,說話的語氣從高音滑向了低聲,她們已從電視上看到了“7·5”事件的畫麵,心頭彌漫著哀思和悲傷。

他扭過頭去,看見合影照片上買沙力汗在微笑地望著自己。熱孜瓦爾古麗和布再娜浦是他兄長買沙力汗的女兒,也是他的女兒。此時,記憶好似窗外一隻輕盈的紅蜻蜓,悄立在歲月的荷尖,孫振曉的思緒隨著那隻紅蜻蜓,飄向了南疆的墨玉縣。

孫振曉現在自治區商務廳工作。9年前,他從烏魯木齊調往和田地區墨玉縣任縣委書記。45萬人口的墨玉縣是全疆貧困人口最多的縣,人均1.3畝耕地,農民人均收入隻有666元……“要改變這裏的麵貌”成為孫振曉不容置疑的決心。

墨玉縣的烏魯瓦提村是全縣最偏遠的一個村,深藏在昆侖山腳下,汽車從縣城出發要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顛簸好幾個小時才能到達。2002年秋天,孫振曉第一次去烏魯瓦提村。村黨支部書記買沙力汗站在小學門口迎接他。孫振曉說:“他個子不高,皮膚黝黑黝黑的,一雙充滿期盼的眼睛炯炯有神。”他們的友情那時已在彼此信任的目光裏傳遞。

村民的生活方式是千百年遺留下來的,人們在一種固定的生活軌跡中循環往複,幾畝薄田就是他們的全部生活內容。他們對“致富”是茫然的,而買沙力汗就是村民的領頭雁,他帶著村民正在探索“興畜、強林、穩糧、采玉”的發展之路。

孫振曉坐在買沙力汗家的炕頭上,兩個人促膝而談。村民的生活、黨支部建設、宗教管理、計劃生育工作……買沙力汗娓娓道來,他說:“17年前來了一個縣委書記叫張鑒,17年後,你又來了……”孫振曉握著他的雙手動情地說:“我還會來的,我們是親人、是兄弟。”

臨別的時候,買沙力汗提出要照張合影,那不是他對孫振曉個人的感情,而是他對共產黨深深的眷戀和無限忠誠的表達。當照相機的快門“哢嚓”響過之後,孫振曉沒想到這張照片竟成了他倆友情的見證。

2003年的夏天,孫振曉再次來到了烏魯瓦提村。買沙力汗告訴他,村子到縣城的路不好走,尤其路途中有塊巨石擋道,群眾趕巴紮常發生危險。孫振曉當即表態炸掉巨石。半個月後,隨著爆破聲響起,巨石四分五裂,全村老少歡呼雀躍。

這年的國慶節,孫振曉帶著自己的愛人和女兒去烏魯瓦提村。在買沙力汗家裏,他們受到了最高的禮遇:吃上了香噴噴的玉米飯,啃上了熱乎乎的玉米棒,還有那黃黃的包穀饢蘸著純白的酸奶子。主人的真誠和熱情令一家人感動不已。人與人的友情是一種緣分。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不知為什麼,孫振曉常常會想起烏魯瓦提村的買沙力汗,而墨玉縣有364個這樣的村子呢。

孫振曉告訴買沙力汗,縣委決定要修建村裏通往縣城的道路,買沙力汗緊緊握住孫振曉的雙手,久久不肯鬆開。孫振曉鄭重地邀請買沙力汗到他家裏去做客。誰知這個願望竟成了永遠不能實現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