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尋找匿名者(1 / 2)

李君霞、李曉菲、陳躍飛

在此之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而使他們如此地情意深長?他們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和緣分?

“哥,你要注意身體,多吃點飯才能頂住。”

“好兄弟,你也要按時吃藥,定期去醫院複查啊。”

2009年7月15日17時,在烏魯木齊未成年勞動教養管理所門前,一對維漢兄弟互相叮囑著。

當天,維吾爾族職工努爾買買提·卡斯木帶領妻子、妻妹,抬著羊肉、大米和雞肉前往位於烏市水磨溝區的未成年勞教所,看望他的漢族哥哥沈陽。沈陽是該所的紀委書記,“7·5”事件後,他一直吃住在單位,沒有回家休息。

看著這一幕誰都想知道,在此之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而使他們如此地情意深長?他們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和緣分?

這一切還得從好幾年前發生的一件事說起。

2002年年底的一天,六道灣煤礦職工努爾買買提·卡斯木突然昏倒,經確診,他是尿毒症晚期。醫生說,暫時維持生命的方法是透析,如果要保住性命,必須換腎。

接下來,一周4次的透析很快讓這個家庭陷入困境。努爾買買提·卡斯木的妻子吐汗·烏斯滿開始四處借錢,為了節省每一分錢,腿部有嚴重靜脈曲張的她舍不得花錢坐公交車,在醫院與家之間往返近30公裏來回奔波。

就在這一年,他們的女兒考上了新疆大學社會學係。收到通知書,別的孩子的家長都充滿了喜悅,而吐汗·烏斯滿的心中卻充滿悲哀,家中還有一個上初一的兒子,一雙兒女的學費今後從哪兒來呢?萬般無奈之下,她想到了去電視台求助。

那期節目在烏魯木齊電視台播出後,他們得到了葦湖梁街道辦事處3萬元的捐款。2003年9月,所有捐款都用完了,家裏甚至找不出一粒米、一滴油。同室病友得知努爾買買提·卡斯木的情況後,主動承擔了他的餐費。

雖然一直欠著學校的學費,但女兒仍然去上了大學。吐汗·烏斯滿再也沒有精力去照顧13歲的兒子了,正在長身體的兒子為了不挨餓,就悄悄賣家裏的東西買方便麵吃。

2004年年初的一天,烏市水磨溝區的未成年勞教所紀委書記沈陽在電視上看到了吐汗·烏斯滿一家的故事,這讓他的心裏感慨萬千。由此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世。

沈陽13歲那年,父親因癌症去世,母親癱瘓在床多年,他是靠著親戚朋友及左鄰右舍的幫助長大的。他深知,對一個陷入困境的人伸出援手是多麼重要,它甚至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沈陽決定為這一家人提供長期的匿名捐助。在五一路郵局,他說明了彙款用意後,郵局破例允許沈陽匿名彙款,於是他寄出了第一份彙款。

在後來又一次寄錢時,郵局工作人員要求沈陽留下手機號碼。之後的有一天,沈陽的手機響了,電話那頭一位陌生的女士在用生疏的漢語不斷地向他表達著謝意。由於信號不好,通話一分鍾後就中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