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軍峰
在鮮花盛開的阿勒泰草原上,有一個180多口人的大家庭,這也可能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家庭。
在鮮花盛開的阿勒泰草原上,有一位叫阿尼帕的70歲的老媽媽,40年來她含辛茹苦地養育了漢、回、維吾爾、哈薩克4個民族的10個孤兒,加上自己親生的9個兒女,阿尼帕老人的家現在已經是擁有6個民族、180多口人的大家庭,這也可能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家庭。
阿尼帕1956年隨父母從蒙古國回到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不久,父母相繼病逝,5兄妹中最大的阿尼帕承擔起生活重任。1957年她嫁給了從部隊轉業到縣公安局工作的維吾爾族小夥子阿比包,一家7口人過上了雖清淡但很幸福的日子。1970年,他們的鄰居牙合甫夫婦(丈夫是維吾爾族,妻子是哈薩克族的再婚家庭)相繼去世,撇下了19歲的吐爾達洪、16歲的庫爾班和14歲的托乎提。
在那個年代,家家都不富裕,阿尼帕全家7口人僅靠丈夫一個月45元錢的工資生活。而這3個男孩正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年齡,這可難壞了阿尼帕。她看著丈夫的眼睛說:“咱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3個孩子沒人管吧?……”從此他們家又多了3個兒子。
1977年,阿尼帕又收養了回族姑娘王淑珍和她的3個兄妹。11歲的王淑珍和她的兄妹在父親去世後,隨母親改嫁到漢族繼父家,不久母親又撒手人寰,繼父又體弱多病,兄妹幾個便開始流浪街頭。阿尼帕的妹妹看到凍餓交加的小淑珍後,便將她領回家。淑珍一進家門,在屋裏玩耍的其他孩子都捂著鼻子跑了出去,因為淑珍身上的衣服又破又髒,頭上長滿了頭癬和癩瘡,流著膿水。看到小淑珍這個樣子,阿尼帕的憐愛之心油然而生,她心疼地把淑珍攔在懷裏,眼淚不禁流了下來:“可憐的孩子啊,你怎麼成了這個樣子,要是你媽媽看到會多心疼……”
阿尼帕馬上燒了一鍋開水,將小淑珍渾身上下洗幹淨,給她換上暖和的衣服,並做了一頓香噴噴的拌麵。
為了治好小淑珍的頭癬和癩瘡,阿尼帕媽媽從第二天起就每天帶淑珍去醫院上藥。兩個月後,小淑珍長出來濃密的黑發,臉上也現出小姑娘的清秀。到了今天,已是中年的王淑珍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是淚流滿麵、泣不成聲。她說,是阿尼帕媽媽給了她這頭青絲,她要用這長發見證銘記阿尼帕媽媽博大無私的母愛。
王淑珍的命運改變了。她被收養幾個月後,她的繼父又一病不起。看到幾個衣不遮體的孩子蜷縮在一張破舊的氈子上,阿尼帕的心都快碎了。她默默地把王淑珍的哥哥和兩個妹妹也帶回了自己的家。
後來,王淑珍的繼父去世,又留下自己親生的3個孩子,最小的隻有1歲多,阿尼帕又將他們3個孤兒接到了家裏。這樣,加上自己生養的9個孩子,阿尼帕就有了4個民族的19個兒女。
有一次在阿尼帕家,麵對一張30年前的老照片,記者與縣裏的幹部辨認照片上哪個孩子是誰、是什麼民族時,阿尼帕老人突然插話說:“在我這裏不分民族,他們都是我的孩子。”
家裏有這麼多被阿尼帕收養的孩子,那她自己的孩子心裏會怎麼想呢?
阿尼帕親生的大女兒卡麗曼說起媽媽偏愛收養的孩子時,至今還感到非常委屈,她說:“我14歲那年,媽媽從親戚家回來帶了一條淡綠色的新裙子,我們家的女孩子都沒有穿過裙子,我想我是老大又是媽媽的親女兒,裙子理應給我,可沒承想媽媽卻把裙子給了王淑珍,我傷心地大哭起來。媽媽摟著我說:‘你是大姐,要讓著妹妹。’”
至今,那條綠裙子還被王淑珍精心地收藏著。
阿尼帕的回族兒子王作林講起小時候的事情,滿臉笑容,眼裏卻含著淚在講述:又一年,別人送了一雙球鞋,他與阿尼帕老人親生的大兒子阿奔為這雙鞋爭打起來,搶到球鞋的阿奔還沒把鞋穿到腳上,就被阿尼帕老人一把奪下遞給了王作林。媽媽一邊打阿奔一邊說:你這當哥哥的,就不知道讓著弟弟!
王作林是讓阿尼帕夫婦最操心的孩子,初中畢業後受不良少年的影響,在1989年嚴打時被判了3年刑。阿尼帕老人為此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她覺得自己對孩子關心不夠。他要求全家的兄弟姐妹不要歧視這個誤入歧途的兄弟。她和丈夫幾次去400公裏遠的監獄探望王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