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全景式農村生活的藝術寫照——讀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

張星洋

帶著特有的黃土氣息,從一個農民家庭走向城市,以多情的目光時刻關注著黃土地,關注著黃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樸善良的人們,這就是路遙。他一生中給我們留下為數不多卻足以震撼人心的作品,像《人生》《驚心動魄的一幕》都是我們欣賞的。而一部全景式描寫農村生活的小說《平凡的世界》更觸動了我。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傾注了像信天遊旋律一樣纏綿悠長和質樸的感情。

“隨著城市和農村的發展,城市生活對農村生活的衝擊,農村生活對城市生活的影響,農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傾向,現代生活和傳統生活的衝突,新的思想意識與傳統觀念的衝突等等,構成了當代生活的一些極重要的內容。”路遙是個多情又敏感的作家。現代文明之風吹到黃土地掀起波瀾,路遙非常關注這“重要的內容”。“城鄉交叉地帶”的創作區是路遙創作關注點。他認識到了政治與藝術的辯證關係,以獨特的藝術風格,讓不同的人在這塊相同的土地上演繹不同的人生故事。

從作品總體的結構來揣測觀察,作品先是從人物開始的。從一個人到一個家庭到一個群體。然後是人與人,家庭與家庭,群體與群體的縱橫交叉,最終織成一張人際關係的大網。在這些人物當中,他們有類似或不同的思想、欲望、行為、感情、激情、歡樂、沉淪、痛苦、局限、缺陷,他們與社會或自然環境的矛盾,與周圍及他人的矛盾,及自身矛盾等等。人物的流動,主要有三方麵,即分別以孫少安、孫少平、田福軍為中心形成了主流,而孫少平處於中間位置。

從故事情節來看,情節跌宕有致,故事大起大落。這些主要體現在孫少安和田潤葉、田潤葉和李向前身上,以至到後來的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悲劇。落後的社會世俗和封建思想,戲劇般地結束了孫少安和田潤葉的愛情火苗。在他們身上雖然有明顯的地位差別(一個是教師,一個是農民)。但是,在田潤葉的思想裏,沒有這種低俗的概念。她對愛情充滿了希望,極力渴望得到這份珍貴的真摯愛情,來自家庭和社會世俗的矛盾,最終使田潤葉的愛情火苗徹底熄滅了——孫少安在家人強烈要求下,找了對象,結了婚,而田潤葉在家人強迫下,答應了和李向前的婚事。這種刻意創造的家庭,在田潤葉的身上,體現得更加明顯。為了反抗這種低俗的社會世俗,她保持自己的純潔,不跟李向前同居。從這點可以看出,田潤葉對低俗的社會世俗和家庭不滿的堅定性。作者創造的這種令人心酸的悲劇,深刻而又嚴肅地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個知識分子到底能不能和一個沒有參加工作的農民結婚呢?

這種嚴肅的社會問題,作者在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關係上似乎要作出深刻的回答或者說已經作出了回答。他們的愛情是真摯的、火熱的,在他們的愛情世界裏,沒有社會世俗偏見,隻有純真樸實的美。然而這種美,沒有延續下去,最終以悲劇結束;但從他們戀愛的火熱和執著的角度分析,作者已經嚴肅而又深刻地作出了明確的回答:一切低俗的社會世俗,將會在青年男女偉大的愛情麵前不堪一擊!

小說的結尾,主人翁孫少平在失去田曉霞後,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並沒打倒他,並沒有讓他一直消沉下去。雖然他極度難過傷心,但他依然回到了環境條件最艱苦的大牙灣煤礦,看見惠英母子正向他飛奔而來……

小說到這裏結束了。

對此,有許多讀者認為路遙把作品未寫完,也有許多讀者產生了要給作品寫續本的想法。

我認為以上兩種想法,對藝術作品來說,是淺薄、微不足道的,尤其對小說來說。

作者在這裏結束,看似故事並未寫完,這樣,讀者極力想讀到接下來人物的前途命運。這主要體現在婚姻上:孫少平既然失去了親愛的田曉霞,他會不會和惠英生活過日子呢?

這種爭論在讀者當中眾說紛紜、觀點各異。能夠產生不同的觀點,這主要取決於讀者對生活的認識的深度和廣度。有人被生活累著了,對生活失去了希望,他(她)自然看到的是消極的一麵;相反,有人積極進取,上進心強,對未來滿懷希望,生活自然是燦爛的。因為一個人在其一生中的磕磕碰碰和諸多的困難挫折,不可能一直延續下去,因為社會是運動的,是發展的。一個人的命運也是如此。在人生的岔路口,有那麼幾次波折尤為重要,它曆史性地決定著一個人的前途命運,磕磕碰碰終會有所收束,也有雨過天晴之日,在這點上是肯定的。

但是,作者以這樣的情節作為作品的結尾,思想並不在以上兩種思想的禁錮範圍內。我們說生活是複雜多變的,但它是有規律可尋的。人生的命運、轉折點在人生的道路上具有偶然性。既然人生的道路充滿坎坷,又無法預測,作者隻好把一個全新的、值得探討的問題,留給了廣大的讀者去思考去解決;同時,留給讀者更多的是想象空間。這種抽象的想象,具體體現在讀者是否能夠客觀地去認識思考生活,作出更高明的回答。這正是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精湛的文學藝術手法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