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允許家屬陪護老年人和參與臨終護理家屬都是老年人的親人,也是老年人的精神支柱。臨終老年人最難割舍與家屬的親情,最難忍受離開親人的孤獨。因此允許家屬陪護和參與臨終護理是老年人和家屬最需要的。這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感情交流,可使老年人獲得慰藉,減輕孤獨感,增強安全感,有利於穩定情緒。老年人也容易接受、依賴自己親人的照顧。
(4)幫助老年人保持社會聯係鼓勵老年人的親朋好友、單位同事等社會成員多探視老年人,不要將他們隔離開來,以體現老年人的生存價值,減少孤獨和悲哀。
(5)適時有度地宣傳優死意義尊重老年人的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根據老年人不同的職業、心理反應、性格、社會文化背景,在適當時機、謹言慎語地與老年人、家屬共同探討生與死的意義,有針對性地進行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導,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生命和對待疾病,從對死亡的恐懼與不安中解脫出來,以平靜的心情麵對即將到來的死亡。
(6)重視與彌留之際老年人的心靈溝通美國學者卡頓堡頓對臨終老年人精神生活的研究結果表明,接近死亡的人,其精神和智力狀態並不都是混亂的,49%老年人直到死亡前一直是很清醒的,22%有一定意識,20%處於清醒與混亂之間,僅3%一直處於混亂狀態。因此不斷對臨終或昏迷老年人講話是很重要而有意義的,護理人員應對老年人表達積極、明確、溫馨的尊重和關懷,直到他們離去。
二、臨終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及護理
(一)生理變化
1.疼痛疼痛是臨終病人備受折磨的最嚴重的症狀,尤其是晚期癌症病人。在生命的最後時期,超過一半的人會有新的疼痛產生。
2.呼吸困難痰液堵塞、呼吸困難是臨終病人的常見症狀。
3.肌肉張力喪失表現為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難、無法維持良好舒適的功能體位、肢體軟弱無力、不能進行自主軀體運動。麵部呈希式麵容(麵肌消瘦、呈鉛筆灰色、下頜下垂、嘴微張、眼眶凹陷、雙眼半睜、目光呆滯)。
4.循環功能減退表現為皮膚蒼白、濕冷、大量出汗、體表發涼、四肢發紺、瘀點。脈搏弱而快、不規則或測不出,血壓降低或測不出,出現心律失常。
5.胃腸蠕動減弱表現為惡心、嘔吐、食欲缺乏、腹脹、便秘或腹瀉、口幹、脫水、體重減輕。
6.感覺知覺改變表現為視覺模糊、眼瞼幹燥、分泌物增多,發展到最後隻有光感,甚至視力完全消失。聽覺是人體最後消失的感覺。
7.意識改變有的病人死前會出現譫妄等神誌變化,需考慮癌症腦轉移、代謝性腦病變、電解質紊亂、營養異常或敗血症等因素。症狀在下午或晚上會更嚴重。
(二)護理
1.做好臨終老年人的生活護理,增進病人舒適
(1)為病人創造溫暖、安靜、舒適、整潔的環境,同時注意室內的綠化和美化。
(2)加強基礎護理,做好病人的清潔衛生,幫助病人做好口腔、頭發、皮膚、大小便護理,定時翻身預防壓瘡,保持床單位清潔、幹燥,及時清除嘔吐物和排泄物。
(3)給予良好的飲食護理,了解病人的飲食習慣,盡量滿足病人的飲食要求,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少量多餐,盡量創造條件增進食欲。病人不能由口進食時用管飼法喂食或完全胃腸外營養。
2.緩解臨終老年人的軀體症狀
(1)改善病人呼吸功能應及時吸出痰液和口腔分泌液。當呼吸表淺、急促、困難或有潮式呼吸時,立即給予吸氧,病情允許時可適當取半臥位或抬高頭與肩。病人出現痰鳴音即所謂的“瀕死喉聲”,可使用濕冷的氣霧進行霧化,促使分泌物變稀,易於咳出。床旁備好吸引器。
(2)控製或減輕疼痛①觀察疼痛的性質、部位、程度及持續時間。②控製疼痛應及時、有效,正確使用“三階梯法”。止痛藥應規律、足量應用。除了藥物止痛,還可采用其他方法緩解疼痛,如鬆弛術、催眠術、針灸療法、神經外科手術療法等。此外,如果疼痛難以控製,沒有食欲,不要勉強病人進食,以免增加病人的負擔與痛苦。③護理人員應同情、安慰、鼓勵病人,多與病人交談溝通,穩定病人情緒,分散病人注意力以減輕疼痛。
第三節臨終病人家屬關懷
臨終病人的家屬麵對被疾病折磨的親人和即將失去親人的現實,身心疲憊,既痛苦又辛苦,他們也需要護理人員的安撫與關懷。因此,臨終病人家屬關懷也是臨終關懷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人員應特別注意評估家屬的護理需要,幫助家屬,同時有利於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
一、臨終病人家屬護理需求
1.希望醫務人員更多關愛病人,保證得到最舒適、最好的照護。
2.感覺恐懼、絕望、悲哀,希望獲得支持和適當宣泄。
3.獲得充足的、真實的信息。
4.環境舒適。
5.希望能陪伴並能對病人有所幫助。
6.了解經濟費用,希望將有限的費用投入到提高病人生命質量上。
7.尊重家屬意願,協助解決善後。
二、護理幹預
1.加強信息溝通,主動關心家屬,給予其心理支持聆聽家屬的敘述,主動關心家屬當前的身體狀況,對家屬的心理反應表示理解、同情並提供方便和幫助;主動與家屬加強溝通,適時對家屬進行死亡教育,幫助家屬正確麵對和接受病人臨近死亡的現實,使家屬有接受最壞消息的心理準備。
2.指導家屬從身心兩方麵照顧病人及時交代病情、治療進展,鼓勵家屬共同商討、製訂和選擇符合法律的最佳搶救方案;指導家屬掌握一些基礎的護理知識和技能,使家屬盡可能在自己親人死前充分盡義務,從而得到心理慰藉。
3.給予家屬精神和心理上的關心與支持護理人員在同情與理解家屬的基礎上,鼓勵家屬述說內心的痛苦和想法;盡量滿足家屬的合理要求;隨時提醒其情緒對病人的影響,指導控製情緒的方法。
4.尊重病人及家屬意願對彌留之際的病人,允許家屬在病床旁給予病人愛的撫摸及表示,或讓家屬在探視時親切地呼喚或在病人耳旁間斷播放家人錄音或病人喜歡的音樂。
5.協助家屬做好善後處理在病人死亡後,護理人員應以嚴肅、誠摯的態度勸解家屬,告訴他們已盡心盡力,勸慰他們正視現實。在屍體料理方麵,應征求家屬的意見,盡量按照家屬的合理意願去進行,並留出適當時間讓他們與親人待一會,給予支持、理解和同情,必要時提供適當的場所讓他們發泄悲痛。
6.幫助家屬順利渡過居喪期死亡是病人痛苦的結束,也是家屬悲痛的高峰。護理人員做好家屬居喪期的護理,能降低家屬身心疾病的發病率。有條件的話,與家屬保持持續聯係,了解他們的狀況,幫助他們疏導悲痛,盡快從悲痛中解脫出來,重建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