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崔判官引導王明 王克新遍遊地府(1)(1 / 2)

詩曰:

城闕宮車轉,山林隧路歸。

蒼梧寒未遠,姑射露先唏。

玉脂蛟龍蟄,金寒雁鶩飛。

老臣它日淚,湖海想遺衣。

卻說到了第二所宮殿,朱牌上寫著“悌弟之府”。崔判官領著王明走將進去,依前的儀從,依前的仙樂,依前的天花。看見幾位依前的通天冠、雲錦衣、珍珠履,依前的左仙童、右玉女。判官道:“大舅,這列位你可相認麼?”王明道:“其實失認。”判官道:“這列位都是善事兄長,能盡弟道的君子。我略說幾位你聽著:這一位姓薑,尊諱肱,令弟尊諱季江,適野遇盜,兄弟爭死。賊說道:‘賢哉二兄弟,不敢犯。’這一位姓鄭,尊諱均,令兄為吏受賄,公傭工得錢帛歸,諷其兄,兄感悟,率有清名,官至大夫;這一位姓盧,尊諱操,事繼母尤謹,繼母生三弟,出就學,公為執鞭趕驢,繼母卒,友愛三弟越加厚,後享年九十九,二子俱仕至尚書;這二位姓周,尊諱司,極能尊敬長上,待前輩如父母,待同輩如兄弟,一日過江遇風浪,舟獨全,土地菩薩說道:‘船上有個周不同,才保無事。’司字少一直,不成同字,故此叫做周不同,後官至司理少卿;其餘列位,大率都是盡弟道的,都在這個‘悌弟之府’。”王明道:“孝弟為仁本,應知百福全。”

第三所宮殿,朱牌上寫著“忠節之府”四個大字。崔判官領著王明走上進去,依前的儀從、仙樂、天花,看見幾位依前的冠裳、朱履、依前的仙童、玉女。判官道:“大舅,這幾位你可相識麼?”王明道:“未及相識。”判官道:“這列位都是為國忘家忠臣烈士,我略說幾位你聽著;這一位姓餘,尊諱闕。”王明道:“姐夫,快不要講這幾位老爺,我認得好些。”判官道:“你認得哪幾位?”王明道:“這邊是方正學老爺,這邊的周修撰老爺,這邊是陳清獻老爺。共一班二十三位老爺,我都是認得的。”判官道:“親不親,故鄉人。你去探訪他們一番,有何不可?”王明道:“我是個俗子武夫,怎麼好混擾他們?我和你出去罷。”判官領著王明就走。王明道:“原來這幾位老爺,都在這個陰司安享哩!正是:雪霜萬裏孤臣老,河嶽千年正氣收。”

第四所宮殿,朱牌上寫著“信實之府”四個大字。崔判官領著王明走將進去,依前的儀從,看見幾位老爺,依前的冠服,依前的仙童、玉女。判官道:“大舅,這幾位你相識麼?”王明道:“不曾相識。”判官道:“這都是以實為實守信君子,我略說幾位你聽著:這一位姓朱,尊諱暉,全朋友之信,周朋友妻子之急,官至尚書左仆射;這一位姓範,尊字巨卿,千裏之遠,不爽雞黍之約;這一位姓鄧,尊諱叔通,聘夏氏女為婚,女以疾啞,或勸其更擇婚,公謂業已聘定,棄之如信何!諸公子多登第;其餘都是言而有信,篤實君子,都在這個‘信實之府’。”王明道:“須知一諾千金重,長舌何如苦食言。”

第五所宮殿,朱牌上寫著:“謹禮之府”四個大字。崔判官領著王明走將進去,依前的儀從,看見幾位老爺,依前的冠服,依前的仙童、玉女。判官道:“尊舅,這幾位相識麼?”王明道:“不曾相識。”判官道:“這都是謙卑、遜順、守禮君子。我略說幾位你聽著:這一位魯恭士,尊諱池,行年七十,不敢不恭,嚐說是:‘君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學恭,以除其刑。’魯君歲賜錢萬貫;這一位姓王,尊諱震,年六十四壽終,閻君嘉其廉厚有德,增壽一紀,壽至七十六;這一位姓狄,尊諱青,坐客酗酒大罵,至取杯擲其麵,公唯唯謝罪,執禮愈恭,官至樞密使;其餘列位,都是恭而有禮的,都在這個‘謹禮之府’。”王明道:“三千三百無非禮,小大由之總在和。”

第六所宮殿,朱牌上寫著“尚義之府”四個大字。崔判官領著王明走將進去,依前的儀從,看見幾位老爺,依前的冠履,依前的仙童、玉女。判官道:“尊舅,這幾位你可相認麼?”王明道:“不曾相認。”判官道:這都是義重如山的君子。我略說幾位你聽著:這一位姓吳,尊諱達之,嫂死賣身營葬,從弟敬伯夫婦白鬻於人,反為賣田十畝贖之歸,齊高帝聞其仗義,賜田二百畝;這一位姓楊,尊諱起汶,鄉人有孤子,被人強占房屋,公義形於色,賣己田贖之,子孫代代貴顯。道猶未了,王明道:這個中間,我也認得幾位。判官道:你又認得哪幾位?王明道:左邊那一位,是萊州徐老爺,尊諱承珪,自小兒喪了父母,兄弟三人共一爨,並族人三十口甘藜藿,過了四十年。洪武爺名其鄉曰‘義感’。判官道:你還認得哪一位?王明道:右一邊那一位,是北海吳老爺,尊諱奎,嚐出己資,置義田千畝,以贍親戚朋友之貧乏者。洪武爺賞他冠,壽年百歲有奇。判官道:舅子也是通得儒,認得幾位好人哩!舅子,你還不認得這後一位的!是江州陳義門,九世同居,家徒七百餘口,南唐立為義門。王明道:前朝的事,就有所不知。若是本朝人物,聲名赫赫昭天地,氣節淩淩泣鬼神。我們雖是個小人兒,未嚐不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