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開兜率在西方,號作中天淨梵王,
妙相端居金色界,神通大放玉毫光。
閻浮檀水心無染,優缽曇花體自香。
率土蒼生皈仰久,茫茫苦海泛慈航。
僧詩曰:
浮杯萬裏達滄溟,遍禮名山適性靈。
深夜降龍潭水黑,新秋放鶴野田青。
身無彼此那懷土,心會真如不讀經。
為問中華披剃者,幾人雄猛得寧馨?
哪一個是道家?這如今普天下觀裏供奉的太上老君的便是。這太上老君卻怎麼樣出身?原來老君住在太清道境,乃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他化身周曆塵沙,也不可計數。自從盤古鑿開混沌以來,傳至殷湯王四十八年上,這老君又來出世,乘太陽日精,化做五色玄黃,如彈丸般樣的大。時有玉女當晝而寢,他便輕輕的流入玉女的口中,玉女不覺,一口吞之,遂覺有孕。懷了八十一年,直到武丁九年歲次庚辰,剖破玉女右脅而生。生下地時,頭發已自欺霜賽雪,就是個白頭公公,因此上人人叫他做老子。老子生在李樹下,指李樹為姓,故此姓李,名耳,字伯陽。到秦昭王九年,活了九百九十六歲,娶了一百三十六個婆娘,養了三百六十一個兒子。忽一日吃飽了飯,整整衣,牽過一隻不白不黑、不紅不黃、青萎萎的兩角牛來,跨上牛背,竟出函穀關而去。那一個把關的官也有些妙處,一手擋住關,一手挽著牛,隻是不放。老子道:“恁盤詰奸細麼?”那官道:“不是。”老子道:“俺越度關津麼?”那官道:“也不是。”老子道:“左不是,右不是,敢是要些過關錢?”那官道:“說個要字兒倒在卯,隻是錢字又不在行。”老子道:“要些甚麼?”那官道:“要你那袖兒裏的。”老子道:“袖裏止有一本書。”那官道:“正是這書。”老子不肯,那官要留。挨了一會,老子終是出關的心勝,隻得拽起袖來,遞書與了那官,老子出關去了。這個書就是《道德經》。上下二篇:上篇三十七章,下篇八十章。道教大行於東土,和儒釋共為三教,這是道家。有詩為證,詩曰:
玉女度塵嘩,和丸咽紫霞。
時憑白頭老,去問赤鬆家。
瑤砌交芝草,星壇繞杏花。
青牛函穀外,玄鬢幾生華。
道詩曰:
占盡乾坤第一山,功名長揖謝人間。
晝眠鬆壑雲瑛暖,夜漱芝泉石髓寒。
曲按宮商吹玉笛,火分文武煉金丹。
榮華未必仙翁意,自是黃冠直好閑。
這三教中間,獨是釋氏如來在西天靈山勝境,婆娑雙林之下,雷音寶刹之中,三千古佛,五百阿羅,八大金剛,大眾菩薩,幢幡寶蓋,異品仙花。你看他何等的逍遙快活,何等的種因受果!正是:
無情亦無識,無滅亦無生。
一任閻浮外,桑田幾變更。
爾時七月十五日孟秋之望,切照常年舊例,陳設盂蘭盆會。盆中百樣奇花,千般異果。佛祖高登上品蓮台,端然兀坐,諸佛阿羅揭諦神等,分班皈依作禮。禮畢,阿儺捧定寶盆,迦葉布散寶花,如來微開喜口,敷衍大法,宣暢正果,剖明那三乘妙典、五蘊楞嚴等。眾各各聳聽皈依。講罷,如來輕聲問道:“遊奕官何在?”原來佛祖雖在西天,卻有一個急腳律令,職居四大部洲遊奕靈官,每年體訪四大部洲眾生善惡,直到盂蘭會上,回報所曹,登錄文簿,達知靈霄寶殿玉帝施行。故此如來問道:“遊奕官何在?”道猶未了,隻見一位尊者:
長身闊臂,青臉獠牙。手掄月斧,腳踏風車。停一停,抹過了天堂地府;霎一霎,轉遍了海角天涯。原本是陰司地府中一個大急腳律令,而今現在佛祖寶蓮台下,職授四大部洲遊奕靈官波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