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科考之旅(2 / 2)

有一個經典的關於野人的近代故事:

故事發生在1915年,神農架邊緣地帶的房縣,有個叫王老中的人,他以打獵為生。有一天,王老中進山打獵,中午吃過幹糧,抱著獵槍在一棵大樹下休息。不一會兒,他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朦朧中,他聽到一聲怪叫,睜眼一看,有一個2米多高、遍身紅毛的怪物已近在咫尺。他的那隻心愛的獵犬早已被撕成了血淋淋的碎片。王老中驚恐地舉起獵槍……

沒想到紅毛怪物的速度更快,瞬間跨前一大步,奪過獵槍,在岩石上摔得粉碎。然後,笑眯眯地把嚇得抖成一團的王老中抱進懷中……

王老中迷迷糊糊中,隻感到耳邊生風,估計紅毛怪物正抱著自己在飛快的奔跑。不知翻過多少座險峰大山,最後他們爬進了一個懸崖峭壁上的深邃山洞。王老中漸漸地清醒過來,這才看清紅毛怪物的胸前有兩個像葫蘆一樣大的Ru房。他立刻明白了,這個怪物原來是個女"野人"。

白天,女"野人"外出尋食。臨走的時候,她便搬來一塊巨石堵在洞口。晚上,女"野人"便抱著王老中睡覺。

一年後,女"野人"生下一個小"野人"。這個小"野人"與一般小孩相似,隻是渾身也長有紅毛。小"野人"長得很快,身材高大,力大無窮,已能搬得動堵洞口的巨石了。由於王老中思念家鄉的父母和妻兒,總想偷跑回家,無奈巨石堵死了他的出路。因此,當小"野人"有了力氣後,他就有意識地訓練小"野人"搬石爬山。一天,女"野人"又出去尋找食物,王老中便用手勢讓小"野人"把堵在洞口的巨石搬開,並且抱著自己爬下山崖,趟過一條湍急的河流,往家鄉飛跑。就在這時,女"野人"回洞發現王老中不在洞裏,迅速攀到崖頂嚎叫。小"野人"聽到叫聲,野性大發,邊嚎邊往回跑。由於小"野人"不知河水的深淺,一下子被急流卷走。女"野人"奄慘地大叫一聲,從崖頂一頭栽到水中,也隨急流而去。

已不成人形的王老中逃回家中,家人驚恐萬狀,竟不敢相認。原來他已失蹤十幾年了,家人都認為他早已死了。

這個故事在神農架地區流傳了很多年,直到現在人們也對野人的存在深信不疑。同學們一個個問道:後來呢,故事怎樣了?

楊教授:這隻是一個傳說啊,顯然我們今天離題離得有些遠了。

神農架,位於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氣溫偏涼而且多雨,年平均氣溫900~1000毫米。海拔每上升100米,季節相差3~4天。由於一年四季受到濕熱的東南季風和幹冷的大陸高壓的交替影響,以及高山森林對熱量、降水的調節,形成夏無酷熱、冬無嚴寒的宜人氣候。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受大氣環流控製,氣溫偏涼且多雨,並隨海拔的升高形成低山、中山、亞高山3個氣候帶。

神農架的氣候隨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低1℃左右,。隨海拔增高漸次迭現暖溫帶、中溫帶、寒潮帶等多種氣候類型,境內不同地點的溫度從冬季最低零下20℃至夏季最高37℃。九月底到次年四月為神農架的冰霜期。神農架立體小氣候明顯,“東邊日出西邊雨”的現象常有發生。其氣候時空變化較大,有“六月雪,十月霜,一日有四季”之說。

古老漫長的地理變遷和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使神農架全境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一是生物資源。現有森林麵積1618平方公裏,活立木蓄積量2019萬立方米,實施“天保工程”後,森林年淨增長量29萬立方米。這裏有各類植物3700多種。有高等維管束植物119科、872屬、2671種,其中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樹種有39種。有各類動物1060餘種,其中兩棲類33種,爬行類40種,獸類76種,魚類47種,鳥類308種,昆蟲560種。可謂天然的“基因庫”。

“物種豐富的神農架是科考的重要之地。”楊教授一番長篇大論後,終於點明了本次的主題——科學考察。

同學們一個個精神抖擻,幻想著自己的科考奇異之旅。

楊教授:不過為了你們的安全,我們的科考之路都在計劃之中,不會涉及人煙罕至之地。

大家都籲了一口氣!

“但是,一路上你一定會發現很多令你吃驚的事情以及聽到許多匪夷所思的傳說,而這些傳說又有可能被你目睹”楊教授把大家的胃口吊的老高。

楊教授:“從下周開始,我們將進行為期半個月的科學考察”。

教室裏一片歡呼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