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的發型曆來十分講究,而且隨時代的推移,不斷花樣翻新。下麵,我從清代乾嘉之際學者王初桐《奩史》卷七十一《梳妝門一》中輯取一些材料,以使讀者對我國古代女子發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周文王令宮人作“鳳髻”,其髻高;又令宮人作“雲髻”,步步而搖,曰步搖髻。漢武帝令宮人梳“墮馬髻”,《陌上桑》所描寫的美女羅敷“頭上倭墮髻”,據考即“墮馬髻”,其髻歪在頭部的一側,似墮非墮,這種發型,由於宮中的提倡,在漢代大概女子十分喜歡也十分流行。漢代辛延年《羽林郎》詩中有“兩鬟何窈窕”句,鬟,即環形的發型。三國魏文帝曹丕的皇後甄氏入宮後,據說宮中有一條蛇,口有赤珠,不傷人,每天甄氏梳妝時,這條蛇在甄氏麵前盤結成一個髻形,甄氏即仿效它而梳妝自己的發型,號“靈蛇型”。《木蘭詩》“當窗理雲鬢”的“雲鬢”,就是梳得像雲一樣的發型。北齊後宮女官八品梳“偏髻”(發覆目也,即頭發蓋住了眼睛)。隋煬帝令宮人梳“八鬟髻”、“翻荷髻”、“坐愁髻”。唐末婦人梳發,以兩鬢抱麵,為“拋家髻”。明代嘉靖年間,浙江嘉興縣有一個叫杜韋的妓女“作實心髻,低小尖巧”,“吳中婦女皆效之,號韋娘髻”。李漁在本款中也提到當時的所謂“牡丹頭”、“荷花頭”、“缽盂頭”等等發型。此外,少數民族婦女也有自己的發型。《廣西通誌》中說:“蠻女發密而黑,好綰大髻,多前向,亦有橫如卷軸者,有疊作三盤者。”《粵述》中說:“瑤僮婦人高髻,置於頂之前畔,上覆大笠。”《蠻書》中說:“望蠻婦女有夫者兩髻,無夫者頂後為一髻。”《南夷誌》中說:“施蠻婦人從頂橫分其發,前後各為一髻。”
婦女的發型,是人們審美觀念的物化形態之一。從發型的演變,也可以看出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例如,古代婦女的那種“高髻”,現在很難見到了,人們大概也不怎麼喜歡了。現代女子(特別是運動員)的那種“男式短發”,大概在二三十年代是不會出現的,在古代更是不可能的。當然,梳什麼樣的發型,這純粹是個人的事情,別人無權,也不應橫加幹涉。李漁所反對和所提倡的種種發型,隻是他個人的見解而已,不足為訓。尤其他所提倡的所謂“雲”型、“龍”型(飛龍、遊龍、伏龍、戲珠龍、出海龍等等),太矯揉造作,更不可取。
“熏陶”和“點染”的學問
熏陶,是談如何給人氣味上的美感。每人都會有每人的氣味,個別人甚至會有某種異味,其他人聞起來會感到不舒服的。去掉異味,給人嗅覺上一種舒服感,這也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禮貌。但李漁在這裏所講的,是從男子中心主義出發對美女的“享用”,這在今天看來就十分腐朽了。男女天生應該是平等的,在男女交往中,一個臭哄哄的女子對她的男伴來說固然是不禮貌的;一個臭哄哄的男子對他的女伴來說同樣是不禮貌的。因此,那種具有男尊女卑觀念,甚至視女子為玩物的人,首先應該去掉那些腐朽觀念的“異味”、“臭味”,接受現代男女平等觀念的“熏陶”,使自己的人格、品格變得“香噴噴”的。
通常一說到修容或者化妝,立刻會想到在麵部塗脂、搽粉、點口紅等,這就是李漁所說的“點染”;一般說,這是人們修容的非常重要的內容,從曆史傳統來說,是女子修容的非常重要的內容,在男權主義的社會裏,大概中外都如此。當然,是否女子天生愛修容?也許有這種因素?我把握不準。
西方古代關於修容的情況,我沒有考察,不敢枉加評說;但從直觀上說,我所見到的現代西方女子之講究修容,那是遠勝於中國人的。關於修容,他們也進行了專門研究,出版了各種著作。我手頭就有一本琳達·傑克遜女士著、關平等譯、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7年出版的《儀表美》,裏麵詳細論述和介紹了不同膚色,不同眼睛、頭發顏色的人,應如何根據色彩學原理、色彩心理學原理,根據體型胖瘦、高矮,選擇自己的化妝(“點染”)色彩以及服裝色彩和線條。
我國古代女子之講究“點染”,也達到了十分精細的程度。光臉麵和眉的畫法,即不同的妝型和眉型,就數不勝數。《奩史》中多有描述。先說妝型。有所謂“曉霞妝”傳說魏文帝曹丕“在燈下詠,以水晶七尺屏風障之。夜來至不覺,麵觸屏上,傷處如曉霞將散。自是宮人俱用胭脂仿畫,名曉霞妝”。有所謂“梅花妝”傳說南朝宋武帝之女壽陽公主“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自後宮女競效之,稱梅花妝”。這裏所說梅花落額上而拂之不去,不可信;但畫成梅花似的妝型,是可能的。一所謂“淚妝”“明皇宮中嬪妃輩施素粉於兩頰,相號為淚妝。”又,宋理宗“宮中以粉點眼角,名曰淚妝”。還有所謂“醉妝”、“啼妝”、“額妝”、“眉妝”、“麵妝”、“酒暈妝”、“桃花妝”、“飛霞妝”、“半麵妝”、“瘢如妝”等等,不一而足。眉型也很多。據說,“秦始皇宮人悉紅妝翠眉”;漢武帝時有所謂“連頭眉”;《西京雜記》中說“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時人效之,畫遠山眉”;東漢桓帝時,京都婦女作“愁眉”;唐明皇時女人眉型有十種之多,如“鴛鴦眉”、“小山眉”、“五嶽眉”、“三峰眉”、“月棱眉”、“分梢眉”、“涵煙眉”、“拂雲眉”、“倒暈眉”等等。另從唐代詩人朱慶餘絕句《閨意獻張水部》用漢代張敞為妻畫眉的故事而寫的詩句:“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可以看出當時女子畫眉之勝、之精、之趕時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