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李漁的園林美學(8)(3 / 3)

中國曆史上如此悠久和豐富的園林藝術創作的實踐,給李漁建立自己的園林理論以堅實的基礎;再加上李漁之前已經有人(如計成、文震亨等)對長期積累下來的造園經驗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論總結,也給李漁以啟發和影響,這就為李漁創造性地發展中國園林美學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就曾提到計成的《園冶》。李漁的有關借景、因地製宜、房舍建造等思想,很明顯受到了計成的影響;而他的關於花木審美價值的論述,也明顯得到文震亨《長物誌》的啟示。

如果說曆史上的園林藝術的創作實踐及已經作出的理論總結,對李漁的影響還不那麼直接;那麼,李漁長期生活於其中的江南園林藝術的環境和氣氛,則可以說給他以直接的熏陶。

我們知道,在李漁生活的清初,江南園林藝術十分發展,當時著名的造園家張南垣活躍於南京、無錫、蘇州、揚州一帶,差不多與李漁同時。張、李二入是否相識,尚不清楚;但是,同張南垣十分熟識並為之作傳的吳梅村,同時也是李漁的好友。另兩位造園家計成和文震亨,雖稍長於李漁,但在他們去世前李漁已經成年並開始了藝術活動;李漁不但對他們的理論著作是熟悉的,而且對他們在江南一帶的園林作品也應該是知道的。

李漁長時間奔波於吳越間,而吳越一帶的園林作品,包括當時建造以及前代建造存留下來的,比較著名的就不下數十座。如揚州的徐園、平山堂;無錫的寄暢園;太倉的半園、南園;南京的徐氏西園、瞻園、煦園;杭州的皋園;嘉興的煙雨樓;蘇州的拙政園、獅子林、惠蔭園、西園、網師園、留園、怡園、滄浪亭、環秀山莊,等等。李漁自己精於造園,對於這些著名園林不可能不遊覽、不借鑒。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漁度過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約19歲以前)的如皋縣城及水繪園。該城在蘇北。據實地進行過考察的陳從周教授稱:城周以水,形近於園,四麵有門。外城之中有內城,亦同形。兩道環河,楊柳夾岸,市橋跨水,幽美宜人。整座城市就是一座大園林;而這座大園林中,還有一座名揚遐邇的水繪園。這是明末冒襄的別業。冒襄,字辟疆,號巢民,如皋本地人。生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小李漁一歲。天啟間,冒襄與桐城方以智、宜興陳貞慧、商丘侯方域一起反對宦官魏忠賢,時稱四大公子。又結複社反對阮大铖。後來隱居不仕,在水繪園內讀書作文。關於水繪園,據《如皋縣誌》上說,在城東北隅中祥寺、伏海寺之間,舊為文學冒貫一別業,後司李(即司理)冒襄棲隱於此,易園為庵,構妙隱香林堂、默齋、枕煙亭、寒碧堂、洗缽池、小語溪、鶴嶼、小三吾、月魚基、波煙玉亭、湘中閣、縣溜山房、澀浪波、鏡閣、碧落廬,一時海內巨公知名之士,鹹遊觴詠嘯其中,數傳後僅存荒址,已屬他姓。

李漁正是在這樣一座園林般的城鎮中,在水繪園的旁邊,生活了十幾年,其受影響於潛移默化之中,可想而知。

現在我們可以明白為什麼李漁如此愛好園林、並稱創造園亭為自己兩大絕技之一了。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從李漁生活的大環境到其小環境,從曆史到現實,再加上李漁本人是一個藝術氣質稟賦很高的文人,所有這些條件都促使他成為一個傑出的造園家;並且,由於李漁自己有造園實踐,又有深厚的理論素養,就使他有可能麵對中國曆史悠久的園林藝術,麵對江南十分發展的園林藝術,進行富有中國民族特點的理論概括,創造性地發展和豐富中華民族的園林美學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