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盤俗解》前後寫了五稿,有的朋友建議還要增加內容,作者也做了準備,但在寫第五稿時,作者卻剔除了十幾個章節。剔除的依據,一是同內容而不同名的,二是易學理論推演不通的,三是神秘玄乎不可思議的。為什麼要剔除呢?因為作者接受了“提倡寫薄書”的觀點。現代科技發達、社會昌明,從寫作到成書都比古人容易得多,有的人利用好的條件,出於商業價值及其他原因,出的書越來越厚,豈不知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沒那麼多時間閱讀;再說電視網絡發達,紙張書已不是人們學習的唯一載體。書是寫給人看的,厚厚沉重的一本書,人們看得很累,時間不劃算。讀者不僅要問,《羅盤俗解》又怎麼扯到寫薄書上來了呢?其實易經是順應天地自然的產物,“順應”二字是易學的靈魂,但順應是有方向和層次的,羅盤應該朝精而準的方向和層次發展,剔除多餘和過時的東西,寫薄的羅盤書籍很有必要。本書感謝重慶華林印務公司徐在華,恒升橡塑公司周靜濤、盧和誌,長沙謝京廣、王瑞玖、何苗,廣州嚴賢德、王溪林,昆明徐振基、趙光祿、徐仁晉為本書出版發行奔走。感謝趙暉、蔚霖、寧紅、胡德倫教導電腦繪圖,袁亮製表。作者 靳倫新2011年1月於重慶南坪參考書目1.(清)王道亨《羅經透解》,中州古籍出版社2.(清)允祿等《協紀辨方書》白話圖解本,華齡出版社3.(明)王君榮《陽宅十書》白話圖解本,華齡出版社4.(清)張九儀著《地理四彈子》,華齡出版社5.(清)沈鎬著《繪圖地學》,中州古籍出版社6.(唐)楊筠鬆原著、林達著《撼龍經》,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7.(明)鄒廷獻《陽宅大全》,中國戲曲出版社8.(明)劉伯溫著《金函玉鏡奇門遁甲》,中國戲曲出版社9.楊文衡著《中國風水十講》,華廈出版社10.陳怡魁講述、張茗陽編著《生存風水學》,學林出版社11.陳思璁著《司南漫談》,重慶出版社12.楊槐著《地問》,上海辭書出版社13.吳明修《中國羅盤秘笈》,中州古籍出版社14.汪長忠著《周易六十四卦》,西藏美術出版社15.祖行《圖解易經》,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6.陳皓著《洛河秘笈》,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