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1 / 3)

就這些人來說,他們熱愛祖囯,但他們不愛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從理論上講是難以出現像他們這樣的豪富的。社會主義是追求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吃,人人有工做,耕者有其田,住者有其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香港是資本主義,追求個人成功,一人獨步天下。正像撒切爾夫人53歲生日演講時所說:社會主義已不再受人歡迎了。反對才智和差別,就是反對人才,反對自立,反對創造性,反對天才,就是反對生活中一切豐富多彩的東西。遏製成功的,就是懲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撒切爾夫人是英國首相,想必香港人都熟知她的高論,而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想必撒切爾夫人這些維護資產階級的話語絕對是官方話語,她的這些話很對富商們的心思。他們抵觸社會主義。

九人代表團離港前發表新聞公報和《香港前途問題的聲明》,聲稱他們代表香港人的意見和願望,說什麼香港和中囯政治體製各異,即使不臻於互相敵對,也是互不相容的。

他們甚至還要遊說英國政府,說中國政府日後可能借著協議與基本法有所抵觸,而單方麵不顧協議,因此規勸英國政府不應冒險去簽訂協議。

他們還說,為了中英雙方保證確實遵守協議條款,1997年後英國應保留若幹程度上的地位。

但是,兩局非官守議員的聲明立即引起香港人民的一片噓聲。香港學聯向兩局非官守議員辦事處提交《意見書》,表示不同意九人代表團的聲明。港九工會聯合會副會長鄭耀堂發表談話指出,兩局非官守議員的《聲明》,是與香港大多數人的意願相違背的。九人代表團隻代表少數人,絕不能代表香港六百萬人。它們這樣做隻會阻礙中英雙方達成協議。眾說紛紜。劍拔弩張。香港麵臨著深刻的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

美國學者威廉,奧弗霍爾特這樣評論此時的香港--英國頑固地抓住殖民權力不放的做法,也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後果。首相撒切爾夫人最初采取的不必要的對抗態度給談判定了調,並在香港造成了極大的不安感。考慮到1982年香港的政治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全球性經濟的緊張程度,股票市場和經濟出現嚴重問題是勢所難免的,撒切爾夫人不現實的談判姿態使股票市場的投資者損失了數十億美元,並使席卷香港的公司和個人破產的大浪潮更為嚴重。1983年9月,香港社會近於崩潰。一場金融危機幾乎摧毀了港幣的價值,社會恐慌籠罩著這塊殖民地。如果港幣危機繼續下去,香港作為一個自由和自治社會的曆史就會於1983年9月結束。

確如威廉先生所言,香港幾被撒切爾夫人所害。百年功業,就要毀於一旦了。

香港迅速向恐慌的深淵跌落,跌落……

鑒於英國政府的賭徒行為,鄧小平在北京會見來訪的英國前首相希思時說,英國想用主權換取治權是行不通的。鄧小平談笑間以綿裏藏針的抻情請來訪的英國人轉告撒切爾夫人,希望她能轉變態度,不要等到1984年9月中國不得不單方麵公布解決香港問題方針政策的局麵,若是那樣的話,撒切爾夫人的麵子就不好看了,英國的聲譽就會受到影響。

1983年9月27日,中國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姬鵬飛在接見香港客人時也斷然宣布:中國政府決不允許香港獨立。1997年7月1日,中國一定要收回香港!

鑒於香港華人政界和財團不甚了解中國政策,中方主帥鄧小平一連幾次接見港澳來訪同胞。

1983年6月11日上午,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全體成員。

1984年5月24日,鄧小平又會見了港澳政協人大代表。

6月23日,鄧小平還會見了香港知名人士鍾士元、鄧蓮如、利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