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1 / 2)

由於中國政府不承認三腳凳,尤德隻得收回成命,以英國代表團成員的身份參加談判。臨來北京之前,中國外交部對英國代表團成員進行資格審查,發現有一個叫曹廣榮的人以港督私人新聞主任身份申請入境。如果中方同意,那就是說,尤德又將以港督的身份坐在談判桌前,這是一種變相要求。因此,中國外交部通知港英政府,拒絕曹廣榮入境。

中國政府將英國政府挖空心思謀劃的三腳凳計劃毫不留情地關在了正式談判的大門之外,撒切爾夫人隻得隔洋興歎。談判曆時14個月。中方談判代表如下:姚廣,外交部副部長;李菊生,新華社香港分社第二社長;邵天任,外交部法律顧問;魯平,外交部西歐司顧問;柯在鑠,外交部西歐司參讚;羅家歡,外交部西歐司參讚。中英第二階段談判大致共分三個段落:1983年7-11月為第一段落,其間共進行36輪談判;1983年12-1984年4月為第二段落,其間進行了從第7輪至第12輪的談判;

1984年4一9月為第三段落,其間進行了第13輪至第22輪的談判。

在第一段落談判時,英方在第一輪會談時就采取主權和治權分離的策略,強調英國體製和法律及民主是香港成長的三要素,倘若離開這三種要素,香港就會萎縮萎頓最終導致衰落。中方則堅持主權和治權不可分割的立場,指出既然要在1997年恢複香港主權,就要名符其實,不僅名義上回歸中國,實際上也應該讓中國管理,至少由中國人自己管理。

雙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使談判陷入僵持狀態。此時,撒切爾夫人剛剛從大選中騰出手來,她又一次獲得勝利。她贏得了397席。這個數目比其他黨派贏得席位的總和還要多。工黨僅獲209席,聯盟黨獲29席。撒切爾夫人的保守黨的席位比他們的總和還要多出144個。撒切爾夫人又一次走進唐寧街。剛剛獲得大選勝利的撒切爾夫人又開始把注意力放在中英談判上。1983年9月5日,撒切爾夫人在首相府召集港英政府主要官員及英國外交官員們研究對策。此間,與會的香港布政司和香港行政局非官守議員向她獻計說,中國政府正在大力加快經濟步伐,目前正行進在一個相當高的山坳上。如果此時收回香港,它就會借力很容易登上從未有過的高峰,倘若回歸不成,它就有可能從山坳上因氣力不支滾落下來。因此,香港經濟對於中國政府是決定性的,香港一旦出現經濟崩潰,他們就會退縮。還是應該繼續打經濟牌,以此要挾中國政府,爭取對香港的管治權。

這個策略非常投撒切爾夫人的意。她決定采納。她說:我們要用盡手上的每一張牌,去達到最大的效果。撒切爾夫人此時已經利令智昏。她此時已經不是在商討國事,而是在賭桌上去賭牌。她幾乎把全部希望都用在了這一擊上,她將高高舉起經濟牌這個法寶,狠狠向中國政府砸去……

但是,中國政府並沒慌亂,沒想到首先亂的是香港。撒切爾夫人初始希望香港有所波動,隻是這波動要有所節製,波動的振幅大小要由她決定,並根據中英談判的進展與否來調節。她想利用香港來要挾中國政府。

對於她來說,香港的確隻是一張施展她才華和能量的牌。她是政治家,可以說是歐洲目前最優秀的政治家,她的主要目標是贏,是戰勝對手,就像她在大選中獲勝那樣去戰勝中國對手。她和那些優柔寡斷的金融寡頭和家產萬貫的富商不一樣,他們需要財富,而她卻不僅需要財富,更需要的是贏,贏……

香港的混亂局麵因中英談判陷入僵局而加劇。香港市麵搶購風頓起。市民們排起長龍搶購大米、花生油甚至快餐食品。有些入家急忙到銀行購買美元,或者將港幣換取金銀首飾。大約有數千人在維多利亞公園集會示威,反對香港回歸中國。

尤德采取非常手段製止了這種混亂局麵,他一改以往政府不幹預港元彙率的政策,宣布接管恒隆銀行,將美元兌換港元的彙率固定為1:7.8。他接見那些短視的市民,陳說利害,要把眼光放遠,隻有保證香港的長期繁榮才能使香港的市民利益不受損害。

由於香港在70年代向多元化現代化的迅速發展,它的經濟巳經達到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1980年,香港生產總值為1060億港元,人均產值為20933元。在亞洲僅次於日本而高於新加坡。香港已經成為一個富庶而美麗的城市。港英政府也確實對城市的公共負業做了許多工作,比如修建了獅子山隧道和海底隧道,填海造地,修建了許多公共房屋,港府推行廉政公屋運動,雖然還未達到一戶一宅的目標,但已使200萬港人住上了廉價房租的公共住宅,使普通香港市民受益非淺。港府還修建了貫通全區的道路網,使其鐵路、公路及市內交通接近發達國家。

由於經濟的高度繁榮,港府手中資金充裕,使香港的社會福利,業有了很大發展,香港成了舉世聞名的幸福城。70年代之後,港英政府用於社會福利的開支占港府總開支的百分之五或百分之六。港府社會福利聘用的人手達五千人之多,社會福利對象比發達國家的大城市還要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