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魚鎮和園裏鎮雖然同屬長水縣管轄,但園裏鎮位於縣城腳邊,白魚鎮卻位於長水縣和臨縣的‘交’界處,至於土崗村,地如其名,在一處偏僻的山崗上而得名。,最新章節訪問:ШШШ.sНūНАНА.СоМ 。這個羅絲絲連名字都沒聽過的地方距離羅家要走長長一段山路,走到山腳下在走半個多鍾頭才有驢車或馬車可乘坐,然後到鎮上搭公共汽車,中間轉兩趟車到園裏鎮,然後再轉車到大鼓村。——這是洪友民說的。

聽他說了來這一趟多麼不容易後,羅絲絲便大約知道白魚鎮土崗村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也許環境和姥姥家差不多。

青山綠水,天然無汙染。也意味著貧窮和愚昧。

長水縣境內多為山地和丘陵,縣城是唯一一塊平地,挨在縣城邊上的園裏鎮大半也在平地的邊緣上,大鼓村幸運的建立的平坦地帶。同為一個鎮的羅絲絲姥姥家、大姨家都在山上。

陶淵明有詩雲: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陶淵明也沒住到山上去,可能這位著名的隱士也知道山上的生活有多麼艱難。

高雲曾經戲稱當初看上羅於平就是因為他家在平地,‘門’口一條河,喝水方便。雖然誇張了些,但羅家的地理位置確實給羅於平加了不少分。山泉水是好,那得有啊。不是每一戶人家得屋子都剛好在山泉旁邊。山泉不是土坷垃,遍地都是。

羅絲絲在山上住過,知道好些山上人家喝水不方便,用扁擔挑了水桶,走又窄又抖的山路去挑水。若是碰上哪年天氣幹旱,那可遭大罪了。羅絲絲記得還要過好些年,政fǔ才開始計劃在山上修建蓄水池解決山裏的飲用水問題。

山裏的人家唯一吃香的一回,便是在多年前的特殊時期,山腳下的人喜歡把‘女’兒往山裏嫁,圖山裏有吃的。沒有糧食,至少有草根樹皮,餓不死人。

大姨就是這麼嫁回山裏的。

不到三年就後悔了,尤其高雲嫁到了羅家,高晴沒少埋怨姥姥姥爺,總不過那年月家家戶戶都一樣窮,高晴才沒和姥姥姥爺慪氣。後來羅家寬裕起來,也許背地裏慪氣過,但羅家人肯定不知道的。

總之,土崗村是個窮旮旯。

遺棄羅絲絲也因為這個窮字!

養不起她,隻要把她扔掉,唯一算他們有良心的是洪友民夫‘婦’倆因為不忍心而沒讓羅絲絲的親‘奶’‘奶’在她生下來時就扔到馬桶裏溺死!

就是這麼殘忍!

洪家養不起羅絲絲這個‘女’嬰,因為在羅絲絲之前,兩口子已經生了四個閨‘女’,羅絲絲是第五個。他們扔掉羅絲絲後,很快從外麵抱養了一個男嬰回家充做自己兒子養。今天跟著他們來羅家的少年比羅絲絲小兩歲,是後來李桂芬生的。抱養的那個男孩今年已經結婚了,沒有來。

洪友民說,當時有親戚勸他們把羅絲絲送人(其實就是賣掉的另一種說法,隻不過好聽些)。好歹能換點營養費。親‘奶’‘奶’聽進去了才沒溺死羅絲絲。但他和婆娘不舍得,養不起就算了,拿自己骨‘肉’換錢算什麼呢?

洪友民四處打聽千挑百選才選中河邊的地兒扔掉羅絲絲,因為沿著長水的住戶相比山裏都要富裕些——土地更‘肥’,人口更多,政策更好雲雲。

那天晚上,他躲在暗處,親眼看著羅於平把娃兒抱走才離開。

後來洪友民也暗搓搓的關注過親閨‘女’,覺得羅家待閨‘女’‘挺’好的他沒什麼不放心,再說就算不放心他也沒法子,總不可能把孩子要回去。自己家養了六個娃,哪裏還有羅絲絲的位置。

生活壓力大,過了幾年,洪友民就很少打聽羅家了,直到羅家開始做菜生意發達了,傳遍了十裏八鄉。

又過了幾年,羅家再一次出風頭,便是羅絲絲出息了,成了大學生。

十裏八鄉第一個‘女’大學生。

此時洪家的四個‘女’兒都已經嫁人,抱養的大兒子也結婚了,隻有小兒子還跟著他們過。這六個孩子都不是讀書的料,土裏刨食,嫁娶也在山裏,眼看著小兒子大約也和兄姐一樣的命運。

洪友民和李桂芬終於按捺不住,找上‘門’來。

以上有些是洪友民夫‘婦’主動說的,有些是高雲‘逼’問的。

真是現實而合乎常理的真相!

羅絲絲努力的從中挖掘發光點,好比洪家沒有真的溺死自己也沒拿自己換錢,好比羅家有錢後洪家也沒上‘門’找麻煩,好比重男輕‘女’是時代局限‘性’不能算他們的錯幾千年來的陳腐觀念哪是一對大字不識的農村夫妻能勘破的……

隻有這麼想,羅絲絲才不至於怨恨。

再怎麼無奈,再怎麼有苦衷,都改變不了羅絲絲是被拋棄的那個。

羅家待羅絲絲的確好,高雲不知道真相,把羅絲絲當親生‘女’兒養。洪友民給羅絲絲尋了個好人家——不,應該說命運給羅絲絲尋了個好人家。上輩子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差,真不能完全怪到羅家人頭上,更多的是羅絲絲自己‘性’格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