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回顧的方法
哲人說過,我們不可能兩次跨入同一條河流。所以請重視每一次回顧的過程,注意以下這些方法:
1.認真地閱讀收集到的資料,嚐試與你以前曾獲得的知識取得聯係,這樣會方便你的記憶。比如你收集到“淺閱讀時代的知識管理係統的回顧方法”,你或許會立即聯想到:
什麼是“淺閱讀時代的知識管理係統”?
這套係統是否適合我使用?
它的原理是什麼?
我在其他地方見過別人使用這套係統嗎?
2.在充分享受過頭腦風暴之後,別忘了隨手記下你的點子。比如要是你想到了比“淺閱讀時代的知識管理係統”更棒的方法,那就趕緊把它寫在你的“將來可能/也許”清單裏;或者如果你發現你還對“知識管理”所知甚少,那麼你可以在你的“待辦事項”裏加上一條:“了解什麼是“知識管理””。歡呼吧!你的知識庫就在這一點一滴中積累起來了。
3.用你最擅長的工具,為你的回顧設定提醒器。我使用的是palm上的butler軟件,它可以設定各種周期性鬧鍾。
關於回顧的頻次
我們應該盡可能多地回顧我們收集到的內容,這樣能幫助我們記得更深刻,並且讓我們有更大的幾率產生頭腦風暴,進行創意思維。
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那請你至少保證:
每天回顧你當天收集到的資料。建議在離開辦公室前的最後5—10分鍾內做這件事。
每周花30分鍾—50分鍾回顧一周的收獲。請將這個過程作為你時間管理係統周回顧的一部分。
每月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回顧這一個月收獲了哪些寶貴的知識。
第四步: 清理
這套係統的清理部分是具有最多爭議的,但是我還是想把我自己的觀點表述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我認為我們經過“過濾式的收集”以及“發散性的回顧”之後應該“遺忘該遺忘的”。
用這個知識管理係統進行了一個季度的收集之後,我們會擁有一個相對比較龐大的資料庫。一個季度以前的資料在我們每次回顧的過程中(也是加工的過程)已經比原始資料更加豐富,也正是因為回顧我們的大腦已經完全接受了它們(深深地印在腦海裏),所以這裏出現了和普通資料收集係統不一樣的方法:果斷地清理。
清理的原因
1.如果我們繼續像一般的資料收集係統那樣持續收集而不進行清理的話,我們會變得盲目,不知道這些資料對我具體有什麼用,也懶得去加工這些信息,最終的結果是將資料束之高閣(因此我在回顧步驟特別注重對信息的加工)。
2.不進行清理的話會產生焦慮。這是我自己的經驗:如果有一堆不可預知的事情等待者我去處理,或者有一堆人等待著要和我談話,我就會非常焦慮。收集了過多資料的時候也是如此,腦子裏不停地想怎麼保存,怎麼分類,怎麼攜帶,怎麼把保存的資料和我的需求聯係起來……會讓自己陷入焦慮,浪費很多精力。這也是淺閱讀知識管理係統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3.清理是記憶的最後一個理由。隻要有後路,那麼你“一定做”的事情一定會變成“可能做”。破釜沉舟!不要給自己留後路,
清理的周期
我們應該每個季度對三個月前收集的東西進行最後一次回顧,然後將它們清理掉。
流程圖
認真閱讀完前麵內容的朋友一定不難理解這個流程圖的含義:
再次重申一下淺閱讀知識管理係統的幾個原則:
主動閱讀
使用最合適、最簡單的工具
隻收集我們感興趣的或認為重要的東西,絕不通篇收集。如果做不到,請仔細研讀“主動閱讀”四個字。
回顧過程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盡可能多地利用空閑時間做回顧,至少保證每天、每周、每月回顧。
當你認為你已經獲得了你需要的東西,就清理掉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