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這份感受,總體上說也是大同小異的。我們看到,在這裏,錢並不是惟一重要的因素。
3.上海染化八廠宿舍區
某曾擔任星期六工程師的老科技人員接受采訪。問:您擔任星期六工程師主要動機是什麼?
旁白:如果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那麼,科技人才就是生產力的核心。解放生產力,關鍵是要解放人才,這方麵,鄉鎮企業的啟示是深刻的,幾乎所有鄉鎮企業的當家人,都有切膚的體會……
4.訪談:您的人才觀,人才經
江蘇昆山市蘇晉合成纖維廠廠長:陸大榮;
山東牟平新牟國際聯合企業總公司董事長:常宗琳;浙江杭州蕭山市萬向集團總經理:魯冠球;
廣東順德電器實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陳國權;廣東順德容奇鎮科龍公司總經理:潘寧;
廣東南海羅南陶瓷企業集團董事長:關潤堯。5.香港、廣州、上海高樓林立。
街路上人頭攢動。
科技工作者專心致誌地工作。
旁白:應該說,我們的國家並不缺少人才,我們的製度也並不埋沒人才。但是,自從有了鄉鎮企業這位不速之客,大城市的人才們便突然失去平衡。他們是那麼固執地不留戀大城市,而甘願到當時的條件還相當困窘的鄉鎮企業去吃苦受累,這恐怕僅僅用金錢二字是不能解釋的。
6.廣東順德磁電集團電機廠
幾位來自四川某兵工廠的科技人員專注工作。主持人上前采訪其中一位。
提問:參加工作多少年,怎樣到鄉鎮企業來的,已幹了多少年,工資收入如何?
擬答(略)。
7.南海羅南陶瓷廠車間
一位外請工程師正在與徒弟們切磋技藝,主持人上前采訪。
聊天後,主持人提出去工程師家看看。工程師家,主持人與工程師夫婦嘮家常。主題把握:
(1)哪個學校畢業,所學專業及在原單位工作的心情;
(2)怎樣來到這裏,有沒有阻力;
(3)在這裏工作的物質待遇,工作心境;(4)以後有什麼打算。
擬答(略)。
8.陶瓷集團董事長關潤堯向主持人談創業之初利用星期六工程師的經曆。
主題:沒有城市的人才傾斜,便沒有今天的鄉鎮企業……
事過經年。當再次造訪羅南村時,往日的人才大戰早已塵埃落定。經過往複爭奪,所謂的星期六工程師大部分已被吸引到了鄉鎮企業,並且就此紮下根來。在南粵一帶,城市往昔的優越感早已不在,真正富有生機和鮮活生命力的就是擁有鄉鎮企業的農村。羅南陶瓷企業集團此時已經擁有18家企業,由當年的400萬元上升到5.51億元。這樣的大型企業,人才的短缺問題依然如影隨形。麵對加人WTO的機遇,麵對新的競爭條件,關潤堯更多考慮的依然是人才戰。
這些年來,我們在人才方麵采用了外引內育的方針,近年來先後吸收了40多名大專畢業學曆的人才到羅南工作,其中包括輕工部蘭州研究所所長等高級人才。我們靠這些人才已經在市場經濟的第一道潮汐時站穩了腳跟,並且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優勢。但是,隨著新的形勢,我認為更大的考驗是在後邊。WTO即將加入,馬上要和國際接軌,這對我們都是一場生死考驗。過去我們珠江三角洲一帶農民是靠膽識,人有多大膽,夢就走多遠。現在不同了,經濟發展到今天,不是膽識時代,而是知識時代,不是膽識經濟,而是知識經濟,不是將擁有多少資產的本事,而是將擁有多少知識的本事。羅南本身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和知識,隻有人員素質的提高,才能保持我們永久的輝煌。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關潤堯盡管少時隻讀過6年的書,但他這些年仍攻讀完了佛山大學工商管理大專課程、中山大學嶺南學院MBA進修班。現在,他又帶領全村的120名村幹部和企業骨幹走進學堂,修讀管理碩士課程。
沒有現代化的農民,就無法建設現代化的農村,這是現在羅南人的普遍共識。羅南人之所以學習文化,還有更深的含義在其中。借人才可以興業,可以賺錢,但僅靠外力是很難將羅南送入現代化農村的軌道的。因為羅南的主體是本地人,18家企業的核心骨幹大都是本地人,他們的文化素質如何直接決定著羅南的命運。隻有這個主體部分有了根本性的升華,羅南才會真正騰飛。
羅南陶瓷企業集團恒華潔具廠陳廠長原來隻有初中學曆,在開發產品和追求更高的科技含量過程中,往往無所適從,遲疑不決,因而痛失了許多商機。而像陳廠長這樣的企業骨幹在羅南為數甚多。這次走進MBA,他們喜不自勝,陳廠長對筆者說:學習可以延緩一個人的工作壽命和青春期。像我們這些40多歲的人,如果不學習,基本上已經過時,是上世紀的人。一走進MBA,自我感覺好像又回到了青年時代。由於大量信息的補充,使我們一點點又進入了現在的新時代,這樣,我的自信找回來了,還可以多幹幾年,因此我要抓住這個時機,沿著學習的路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