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2 / 2)

你說宣傳什麼!

宣傳,我們都宣傳了多少年,不可以浪費,更不允許引誘顧客浪費,因為國家還窮,國力還弱,資源越來越匱乏,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化。我們也宣傳了多少年,世界上許多富有的國家和地區,依然保持著節約的美德,甚至在有些餐館裏,顧客若造成浪費,須得接受罰款等等。然而我們的現實呢?像雁豪美食城這種惡劣的做法,不知道別的飯店是不是也有?普遍不普遍?從我個人來說,當然再不會進這家飯店的門了,而且期望,在北京、在全中國,大家一齊來製止這種行為。

文章裏還寫了和這次吃黃花魚相近的事例,一次是去萬客隆商場購買格蘭仕微波爐,一次仍然是去萬客隆商場購買涼鞋,這兩次遭遇都很奇特,一次是竟然一口氣買了3個不合格的微波爐,一次是買了一雙隻穿了半天就開膠的涼鞋。韓女士最後這樣寫道:從這個角度說,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不是等閑視之的小問題。我認為,它也是檢驗我們社會質量高低的試金石——我們對明天越是有信心,就越應該把今天的點點滴滴都做好!

從生活質量到社會質量,這個發現成為韓女士文章的高度,也是筆者之所以要引用這個故事的初衷。作為消費個體,倘若處處受商家、廠家、單位的算計盤剝刁難,他們很自然會生出一種怨懟。並常常怨及政府和社會。這應是一個絕對不容忽視的大問題。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漳州市工商局薌城分局檢查大隊的漳州3.15精神才走進了千萬家,走進了單位政府,並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中國大地上。

稅賦二字,一直是國人心中的痛。雖然老祖宗早在商周就有了稅,據《孟子·滕文公上》中言:夏後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所謂什一也就是(十)一之稅,即田賦的稅率為百分之十。然而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稅賦卻一直處於萎縮狀態。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國人根本不知稅賦為何物。改革開放以來,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終於把這道古老的命題重新開啟,但更多的則是偷稅漏稅的驚天大案——請看一則舊聞:

1989年11月,中國新聞社報道了福州市稅收大檢查的情況:福州查出偷漏稅款3000多萬元。

中新社福州11月27日電:福州市稅收大檢查效果顯著,至11月10日,已查出偷漏稅款3300多萬元,追繳入庫3100多萬元。這次大檢查顯示,該市個體戶、承包戶、租賃戶偷漏個人收入調節稅款嚴重,其偷漏稅款占全市查補稅款總額的三成。

福州現有3.4萬多個個體戶、承包戶,已開展自查的3.1萬戶中,自報漏稅的僅3200多戶,隻占自查總額數的一成,而稅務部門檢查的1萬戶中,偷漏稅的就有8000多戶。一個體酒家,開業4個月就偷漏稅款1.7萬元,這筆錢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或幹部近5年的收入……當筆者再次來到福州市國稅局和地稅局時,這裏的情勢告訴我,10年過去,當年那種大檢查時劍拔弩張的遭遇戰場麵已經轉化為另一種形態,這裏風平浪靜,納稅人和收稅人和平共處,福州市文明辦主任陳梅良說,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元素介人稅收工作的結果。

自狠抓偷稅漏稅之後,福州稅務工作進入新的階段,因為矯枉過正,稅務部門曾一度有過洪洞縣裏無好人的想法,看誰都像偷稅戶,把正常的納稅人看扁了,因此有居高臨下頤指氣使之嫌,使一些納稅人心裏很不是滋味。

納稅人,應該是一個令人自豪的字眼兒。它讓人想起自己的責任。瞧,這個國家是咱們養活的,是人民養活的。是人民給了這個國家的骨骼,她才能挺立,是人民注給國家以熱血,她才能青春永駐。

福州市稅務局還權於民,這就是納稅人的權力。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的濤聲還在天邊蟄伏時,它們就風行青萍之上,開始了苦練內功向自己開刀的嚐試。

1989年,福州市稅務局在全國率先開門辦稅,並給全市納稅戶發了一封公開信,以期受到監督,端正稅風,搞好優質服務——福州市全體納稅戶:

你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