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 / 2)

正是這年冬天,天津市和平區區長張好生為了減輕人民群眾的恐慌心理和生活壓力,給區機關和街道的所有幹部下了一道死命令:任何幹部在群眾未買足煤、菜之前,不得購買所需物品,違反者當以嚴究。

和平區幹部一事當前,先替老百姓打算的做法深深感動了老百姓。老百姓們無以為報,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好主意,能不能設一個獎,獎獎咱們的好公仆!

最早想出這個主意的是重慶街道居委會主任張靜齋大娘。她把主意給大夥兒一說,立時就得到了一致讚同,他們說:不獎錢,不獎物,專獎咱們的好公仆!把區裏街道的幹部們排排隊,放在老百姓心裏過過秤,這樣,咱們上下都有了數!

這是個奇招,也是個創造。多年來,幹部們隻習慣給群眾評獎,而現在卻要被群眾評了。這就是說,幹部的表現好壞要交給群眾去評說。群眾手裏握著幹部們的榮譽和名聲,他們對幹部的前程雖然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卻能起決定性的影響。毫無疑問,獲得群眾擁護和信任的人將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這項來自居委會和社區的民心工程得到了和平區領導們的支持。

和平區驟然間熱鬧起來了。許久沒有這樣的激情了,就像心頭湧動著的春潮,不管是誰,就是七八十歲的老爺爺老婆婆,或是正在上學的小娃娃,也會把區裏各局委幹部的名字掛在嘴上,直呼其名,什麼翟西林、高正山、馬樹昆、司長河、韓金華什麼的,好像這些幹部就是他們的家庭成員。每個居民手裏都握著神聖的一票,他們像球迷喜愛球星那樣尋找著自己中意的領導幹部,把信任和榮譽的鮮花掛在他們的胸前。

年逾九十的李月華奶奶把自己的一票投給了區法院院長翟西林。

李奶奶已是古稀之年,按說這樣的年紀應是頤養天年的時候,但是,老人平靜的生活卻被煩惱的家事破壞了。兒子不幸先她而去,家裏隻剩寡婦和孫兒,想來孫子已到談婚論嫁的年齡,為了孫子,老人就決定把自己居住的一套房子讓出來,自己和兒媳住在一起。哪知房子讓出來了,孫子娶了媳婦其樂融融了,而她卻和兒媳死活住不到一塊兒了。當李奶奶從媳婦處負氣走出的時候,這才發現,她實際上已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人了。李奶奶決計要回自己的房子。

有人讓她訴諸法律。

就這樣,一個年逾九十的老人和身為區法院院長的翟西林相識了。

一紙訴狀遞到了翟西林的手上,他立時下令有關部門快立案、快審案、快結案、快執行。翟西林說,我一想到一位90多歲的老人孤苦伶仃地躑躅在大街上,心裏就不落忍。誰家都有老人,他們的父母雙親爺爺奶奶也是我們的長輩,需要我們用心去關懷他們嗬護他們,給他們一個幸福溫暖的環境。倘若他們遇到不公或者不平,我們的法律就會替他們伸張正義,還給他們一片晴朗的天空!

李奶奶的案子很快就給判了。在這之前,街坊鄰居給她吹了許多風,說現在的官司不走後門不送禮,年初壓到年除夕,人家誰會理睬你這個孤老婆子,趁早快想別的轍吧。這些話說得老奶奶上吊的心都有了。她一無積蓄二無家產,怎麼能走得起後門,看來隻得聽天由命了。正在她心灰意冷的時候,區法院的一紙判決書下來了,法律又堂堂正正把本該屬於她的東西歸還了她。

從此,她就記住了翟西林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