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 / 2)

除了深深的自責之外,就是積極尋找解決的途徑。冉莊村斷水事件之後,嶽文海曾將鍾鼓為什麼會喑啞的命題交付給常委一班人去討論,但是,剛剛探究,就又出現了今天八千鄉的一幕,看來,妥善解決此類事件已是刻不容緩!

八千鄉歸來,嶽文海立即召集市長李和平、副書記丁福浩、副市長李俊宇、秘書長楊福平、組織部長宋加利等常委開會研究如何為民解決應急服務問題。經過一係列苦心積慮的思索和沉澱,嶽文海把此類事件歸納為應急兩個字。老百姓無事不登三寶殿,凡有事則是急事難事險事,而且是單門獨戶難以解決的事。此事大都是突發事件,有的迅雷不及掩耳,有的瞬間即逝,有的如火燎原,在機構改革尚未完善之前,如何及時處理此類事件,有效地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成了新鄭市委一班人著重解決的重大課題。

有人提議說,可以借鑒漳州110的做法,在公安局設立為民應急電話。

但是,公安局隻能解決職權範圍內的突發事件,它隻是單向的、專業性的、局部的應對,而眼下群眾需要解決的則是涉及全市在經濟和社會發展、富民強市活動中出現的急難險問題,特別是工農業生產、旱澇災害、火災、風災、蟲災、瘟疫及重大交通、通訊、電力事故、群體中毒、群體械鬥事件等等,從以上幾個問題的範圍看,這決不是一個公安部門所能承擔的,它需要一個比公安部門更加強有力的、能全麵的、係統的、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為之服務的單位,這個任何職能部門無法代替的單位隻能是政府。

要讓新鄭鍾鼓重新奏響!

常委們七嘴八舌後找準了症結,一致認為應該由政府出麵承擔起為民應急的重任。討論中,嶽文海說起一件事:不久前在全市抗旱保秋動員大會上,一位叫戚正可的民營企業家說:抗旱期間,我們將上門服務,我把我的BP機號向社會公布,隻要是為抗旱,我們保證隨呼隨到。政府能不能像這位民營企業家和漳州110一樣,借用電話與社會連接呢?

市長李和平說,過去社會上曾出現市長電話、社區服務電話等形式,為什麼現在冷寂了呢?這就說明它不僅僅是個人行為、單個部門的行為,而是複雜的社會工程。我們可以以電話為載體,但是,電話後麵必須有一個完整、完備、完善的工作機製和服務網絡……

古老而又年輕的新鄭鍾鼓開始充滿激情地回響起來。新鄭市委、市政府做出決定:立即成立為民應急指揮中心!

市委書記嶽文海親任指揮長,市長李和平任副指揮長。指揮中心下設辦公室,成員為各職能部門主管領導。

與此同時,市直各職能部門成立7支(後為17支)應急服務隊,各鄉鎮成立了14支應急小分隊,自上而下成立網絡,並且統一車輛、統一標誌、抽出專人、晝夜值班,電腦記錄,錄下事發時1閉、地點、當事人、處理後的反饋意見。讓新聞媒體介入進來,在電視、報紙、電台開辟為民服務專欄,介紹應急服務情況,把人民群眾原本微弱的呼聲通過現代媒體多級放大,成為天地間最大的聲音……

新鄭市重新敲響了久違的鍾鼓,比古老的鍾鼓更響亮。

為民應急指揮中心就設在市委大院,就像古代的堂鼓懸置在縣衙一樣,它向民眾表示,這是新鄭地麵上最高的權威,具有最大的權力。因為人民才是這片土地上真正的主人。而人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它將以最高的規格和最隆重的禮儀來接待您。來辦公室服務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一切都是準軍事化管理。它實際上就是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鬥指揮部,傳來的信息大都是急難險事,如電光石火,需要瞬間做出決斷。他傳達出來的信息就是命令,它就代表著市委書記嶽文海和市長李和平,它不是和你商量,和你討論,更不是討價還價,而必須無條件地執行。僅僅是執行還是不夠的,還要檢驗你的快速反應能力,電腦上有你處理事情的時間記錄。你完成得好,活幹得漂亮,你的單位門前就星光燦爛,就是五星級單位,而主管領導就有五星上將般的榮譽,在升遷時就是最重要的依據。你活幹得不好,拖泥帶水,就表明了你對人民群眾的基本態度,你單位門前就可能摘下一個星。諸事累加,你的星越來越少,就決定了該部門主管幹部的前程必定是暗淡的,你自己也無臉混下去。這就如老百姓說的給職能部門戴上了一個籠頭,韁繩就在老百姓手裏。新聞媒介會把各職能部門為民服務的排行榜公布於眾,老百姓會暗記於心,在心裏悄悄記下一本賬。不要說群眾沒有權力,在使用幹部時沒有發言權,不,在新鄭,群眾的權力大得很,倘要調整提拔幹部,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把所有名單交給.群眾監督會把關,由百人組成的群眾監督會根據你為民服務的表現,來考慮拿掉還是升遷。這是最後一關,群眾通過了,任命書就連夜打出,第二天就張榜公布。群眾通不過,就堅決拿下,不能錄用。它像在鄭韓大地上空不斷旋轉24小時晝夜巡視的警戒雷達,監督著職能部門和每一個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