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精神之八:子與父
元月的一天,薊門橋工地第一項目部經理吳寶成,正在忙碌時,突然接到家裏電話,說父親病情加重,讓他趕快回去。
父親病重住院是在前幾天,那時醫院要求病人家屬陪床。他很想在父親床前盡孝,陪他哪怕一天兩天,也算對得起父親的養育之恩。但是,不要說是一天,就是一個小時也抽不出來。工地上跟打仗一個樣,一個小時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百年工程,不可有半點懈怠。於是他就讓母親在父親身邊陪護,自己仍堅守在工地。他白天在工地忙乎,晚上抽空再去醫院看父親。
可是剛放下電話,工地上卻出現了問題,需要馬上召開碰頭會,研究解決的辦法。不能讓全工地停工停料,等著把家裏的事處理好,再回頭管國家的事。自古忠孝難兩全,還是繼續開會吧。他是在心裏流著淚開碰頭會的。
就在這天夜裏,父親去世了。
原始精神九:父與子
薛玉柱腳步沉重地走在故鄉的小路上。
他接到家裏的電報,就是這一紙電報把他從工地上催了回來。正是收麥季節。金黃的色調把人的眼睛晃得發酸。他的淚掉下來了。
他是隊上的合同工,是農民,是北京市政工程局招來的。局裏從河北冀縣、定州,山東費縣、淶水、泰安,廣安,浙江平陽等地招來一批工人,他們將要為北京市建設增添光彩。正是麥收的時候工地上的活兒也到了嗓子眼,都卡到了一塊兒。他無法回家收麥,就是隊裏讓回,他也不好意思回。他會修理技術,這是他在部隊當兵時學的。翻鬥車壞了,壞的不是一台,而是好幾台,就像病人等待救治,他不能丟下不管。
於是,他就沒有回家。
他不回家,家裏人就隻能緊急動員起來,連自己11歲的兒子也下了地,幫助奶奶收麥。誰知,拖拉機拉麥子的時候,兒子從車上摔了下來……
他想起了可憐的兒子,兒子太小,太小,才11歲,就下田收麥了。
兒子的身影在他眼前晃動起來。
可是,他再也沒有兒子了。
他想著哭著回到了家。他跪倒在80多歲的老母親麵前,哭著讓老母親原諒他。他說他要是回來就不會有這樣的事,她的小孫子就不會走……
可是,母親卻笑起來,問:你是誰?
母親已經精神失常了。母親已經認不出他了,母親已經不會哭了。
薛玉柱苦在心裏呀,他這樣拚死拚活地幹是為什麼?為兒子?可是兒子已經沒了,為的是什麼?
他抱著村頭的大槐樹結結實實地哭了一場,又趕回了北京,趕回了工地……
這就是城市建設者的故事。無心者聽來,似也平淡無奇。但隻要你有一顆真實不虛的心,你不追逐那些自私的時尚,你就會在腳手架上、鋼筋堆裏、水泥板下,在灰裏泥裏汗裏,甚至在血裏火裏,發現他們的犧牲,發現在都市彩虹的背麵,竟生活著這樣一支以吃苦為榮的部落。你就會由衷地尊敬他們,感激他們!
不久前,筆者來到正在建設中的四環路工地,一個建設者這樣對筆者說:工程中,最讓人激動的是混凝土澆築的時候,對我們城市建設者來說,這是一個莊嚴的儀式,我們在這個儀式裏,不僅看到物——我們為之流血流汗的工程,我們更看到了我們自己,感受到我們的力量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