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農曆10月27日),南崗瑤胞房大豬六來到駐三江鎮的四二八團三營營部(原李楚瀛家李園),說要帶解放軍去捕捉大官(李楚瀛)。
原來李楚瀛帶著42個由外省人組成的親信隊伍偷偷離開後,以重金買通了一個叫房大豬六的瑤胞,逃竄到稱為矮凳凹的一個天然石洞躲藏起來。這裏位置偏僻,渺無人煙,四周山高林密,是一個難以搜查的隱蔽地點。李楚瀛給了房大豬六一些銀子,要他秘密給他們送飯、送情報,企圖躲過我軍搜剿。李楚瀛想躲過一陣子後,再獨自逃到廣州,最後以香港為落腳點。
一聽有李楚瀛的消息,三營長安鴻飛驚喜萬分。當天中午,他派了一個懂客家話的營級幹部鍾炳南(梅縣地區五華縣人),帶一個班冒著蒙蒙細雨和寒峭山風,隨房大豬六來到南崗油嶺豬屎洞。在矮凳凹的一座石頭山下,瑤胞停下來,用手向半山亂石叢中的一個小洞指了指。戰士們立即散開,發現一個敵哨兵,手撐雨傘,低著頭盤膝坐在石頭上,一支駁殼槍放在大腿上。鍾炳南叫兩個戰士悄悄摸上去,繳了他的槍,其餘戰士上前,把洞口團團圍住。
鍾炳勝拿起手中的湯姆自動步槍對空掃去一輪子彈,鳴槍警告,大喊:“李楚瀛快出來,不然,把山洞炸了!”
“不要打、不要打。我們出來!”洞裏傳出聲音。
話音剛落,由敵九軍參謀長於繼祖帶領,四十個敵兵一個個排成單行,舉著單手出來投降。走在最後的一個胖子是穿便服,藍色長衫,頭戴禮帽,腳穿布鞋,儼然是當時大商人的流行打扮。鍾炳南攔住他問:
“你是不是李楚瀛?!”
“是,是,我就是李楚瀛。”此人像泄了氣的皮球,癱倒在地,喃喃地說。
鍾炳南當即把他捆綁起來,在洞內搜出兩個大皮箱,裏有白郎寧手槍四十支,黃金五十兩。
“哈哈,終於捉到了!任務完成了!”在場的戰士興奮得互相擁抱。勝利的喜訊,頓時傳遍了瑤區的山山水水。
428團三營官兵因活捉李楚瀛等人有功,兵團部獎勵每人一套衣服。鍾炳南被評為師“英雄模範”,南崗排瑤胞房大豬六也得光洋40元的獎勵。
由於李楚瀛血債累累,罪惡滔天,民憤極大,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要求下,經有關領導機關審理批準,於1950年11月16日在韶關被處以死刑。於繼祖也於1952年9月18日被判處死刑。
在整個解放連陽戰役中,消滅了盤踞在連陽的國民黨交警部隊和反共救國軍第九軍主力,共計斃敵102人,俘敵反共救國軍第九軍中將軍長李楚瀛、少將參謀長於繼祖、國民黨連縣黨部書記長成仕選、連南縣縣長陳國良以下官兵1510人,接受敵投誠671人,總共殲敵2300人;繳獲輕、重機槍及其他長短槍共1504支,炮4門。至此,連江支隊勝利完成了曆史賦予它的神聖職責,掀開了粵湘邊和連江流域各縣人民曆史新的一頁。
勝利了,整個粵北徹底解放了,人民勝利了。望著歡呼沸騰的人群,望著連綿不斷的群山,周明浮想翩翩,感慨諸多:
1946年5月,連江支隊還隻是一支活動在廣四清邊區、人數僅有70多人的弱小遊擊隊,1947年7月的建立的飛雷隊,隻有150人,1948年4月,內部建立連江支隊,也不足900人。短短幾年間,連江支隊從反“三征”入手,發動群眾,以廣寧老區作根基,馳騁粵湘邊,在連江流域的廣大山區先後建起廣四清邊、英清邊、英陽乳曲邊、大東山和粵湘邊五大遊擊根據地,策動多次武裝起義,與數倍於我的敵人進行較量,在鬥爭中壯大自己,到1949年整編時,連江支隊發展到擁有九個團、一個大隊共5593人的一支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依靠自身力量解放縣城一個——湖南的臨武,配合大軍解放的縣城有乳源、英德、清遠、連縣、連山、陽山和連南七個,最後解放了連江地區。用一句話概括,可謂是:“時間短,任務艱苦;地區闊,鬥爭複雜;起步難,發展迅速;結局好,成績巨大。”
回想起連江支隊的戰鬥曆程,周明臉上一片凝重,他深情地懷念為戰爭中英勇犧牲的包括連江支隊司令員馮、賴蝦公和唐萬昌在內的380名烈士,他們的音容和笑貌宛在眼前。他不禁輕輕吟起當年自己作詞的《連江支隊之歌》(又叫《飛雷隊之歌》),借以緬懷死者,鼓勵生者:
飛雷,飛雷,
衝出老區,開辟新區,
目標在粵桂湘邊。
開辟新區,
依靠地黨,發動群眾,
隨處播種,遍地開花,
武裝人民,發展壯大再壯大。
為人民謀解放,
依靠壯大的人民武裝。
英勇戰鬥再戰鬥,
我們一定要勝利,
我們一定能夠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