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人的自由全麵發展論(2)(1 / 3)

總之,“人類對客觀物質世界、人類社會、人類本身(即人的身體)都是永遠認識不完全的。”(《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46頁。)都是一個無限的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階段和過程。毛澤東的人的發展階段論和過程論指明,人的發展在其本質上是一個與人的生產勞動及其所創造的社會關係發展密不可分的辯證發展過程。人在勞動實踐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存在的社會環境,社會環境又反過來塑造了人,使人獲得了特定的社會規定性,結成了特定的社會關係。這種社會關係,既是先前人類實踐活動的結果,又為當前的人類實踐所創造、所改變。人“創立了並且每天都在重新創立著現在的關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8頁。)。人類的實踐活動越發展,人們之間的協作與交往關係也就越來越廣泛、越來越豐富;在日益豐富的社會關係中,人就會獲得多方麵的社會規定性,從而日益成為真正自由全麵發展的人。

結束語

毛澤東人學思想的當代價值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產生的毛澤東人學思想,是以對人性、人的本質和人的作用的正確理解為基礎,以人的價值、人的奮鬥和人的改造論為中介,以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為核心內容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中國優秀傳統人學理論同中國人民爭取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人的幸福和人的發展實踐相結合而產生的毛澤東人學思想,體現了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對社會底層群眾命運的深切關懷和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執著追求,對人的價值、尤其是對集體價值的特別關注,對人的改造的高度重視和對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全力推進。可以這樣說,毛澤東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活動,都是為著人、為了人,為了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人的幸福和人的全麵發展。因此說,全部毛澤東思想,即是真正意義上的毛澤東人學思想。

毛澤東人學思想,獨具特色,博大精深。它融科學性與人文性於一體,凸現對人的問題的全麵關注,闡發了指導當代人、影響後代人長遠發展的諸多重大而深刻的人學主題:

(1)“共同人性”與“階級人性”相統一的辯證人性論。在毛澤東的人學視野中,人既有人之為人的“人的立場”,即共同人性;也有“帶著階級性”的階級人性。這種辯證人性觀對於我們科學透視和把握不同曆史條件下人的行為的發生和發展極具實際價值。

(2)人的類本質與現實本質相統一的人的本質觀。毛澤東闡明,“人是製造工具的動物”,“人是從事社會生產的動物”,“人是社會的動物”,從實踐角度將人從類的意義上與其他類動物相區別,突出了人之為人的類本質;他又從“人的社會性與人的曆史發展”角度將不同曆史條件、不同社會關係中的具體的、現實的人從本質上區分開來,闡明了人的現實本質。這是人類“認識你自己”、認識人的現實存在和未來發展的深化。

(3)人民價值與個人價值相統一的人的價值觀。毛澤東的人的價值觀總體上是以人民價值觀為核心的,他充分肯定“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指明群眾有偉大價值;在他看來,“卑賤者(人民)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他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高歌人民群眾的社會價值。但他也不否定個人價值:青年時期,毛澤東讚賞“個人有無上之價值”;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後,他指出“應該肯定領導者的作用”,肯定個人價值的存在。這種將人民價值與個人價值辯證統一起來的人的價值觀,對於主體價值得到張揚和肯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認識和評價人的價值存在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

(4)人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相統一的人的需要論。毛澤東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物質利益理論和人的需要理論,強調“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指出,“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沒有道理的。同時他指出,必須注意將“物質鼓勵與精神鼓勵”相結合,認為如果隻“強調物質鼓勵,一定會走向反麵”。毛澤東關於物質鼓勵與精神鼓勵相結合的思想,對於當今時代乃至後世社會正確認識和處理人的需要問題,都是不容忽視的。

(5)爭取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同等的人權”與維護國家主權、民族人權相統一的人權觀。毛澤東一方麵努力爭取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中每一成員的“同等的人權”,並以“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施仁政”而從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上爭得了億萬人民群眾世世代代所追求的基本人權;另一方麵,他全力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人權,高揚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權大旗。

(6)人心改造為主旨的個人改造和製度改造為內容的社會改造相統一的人的改造論。毛澤東獨具特色的人的改造論,貫穿於他一生的理論與實踐活動之中。他強調,人的改造以“人心改造”為根本。從青年時期的“改換民質”,“變換全國之思想”,到晚年的“改造世界觀”,“靈魂深處鬧革命”,“人心改造”像一根紅線貫穿始終。他指出,“所有的人都應該改造”;他相信,“人是可以改造的”,人皆可以為堯舜。人是社會的人,人的改造離不開社會的改造,而社會的改造必須以製度的改造為根本。在毛澤東看來,人心改造為人的改造提供了內在動力,社會製度的改造為人的改造提供了外在條件。二者互為條件,辯證統一,使人的改造不僅成為可能,而且成為活生生的現實。

(7)個性解放與社會解放相統一的人的解放論、必然與自由相統一的人的自由觀。毛澤東人學思想的出發點在“解放人”,解除對人的種種束縛,使人獲得自由。因此,在理論上,毛澤東的人的解放論首先強調個性解放,他指出,受壓抑的個性如得不到解放,就沒有民主主義,也沒有社會主義。為解放個性,解除對人的各種束縛,他致力於推翻“三座大山”的社會解放事業,終於使“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在毛澤東的思想中,解放與自由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在他看來,個性的解放與社會的解放,隻使人獲得了一定的自由。人的自由的真正的獲得,從根本上來說,在於克服必然,支配必然:“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世界的改造”。他充分肯定,億萬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和改造人自身的努力,使人們不斷地認識必然、克服必然,支配必然,走向自由。

(8)“又紅又專”的個人全麵發展和社會和諧發展相統一的人的自由全麵發展思想。毛澤東的人的發展論獨具中國特色:對個人,他強調“又紅又專”,德智體全麵發展,期望造就一代又一代又紅又專,能文能武,亦工亦農,能軍能民的全麵發展的“新民”、“新人”。造就這樣的“新人”的新社會,毛澤東期望能成為“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誌,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麵”的和諧發展的嶄新社會。這同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麵發展是一切人自由全麵發展的條件”的未來新社會是一個“自由人的聯合體”的思想是根本一致的。

以上舉其大者而言之的毛澤東人學思想的基本點,深刻反映了毛澤東人文精神和人民情結,終其一生,毛澤東始終把大寫的人——人民群眾,特別是社會底層民眾作為他心中的“上帝”。毛澤東的思想、毛澤東的革命實踐活動,都是圍繞這個大寫的“人”,為著這個大寫的“人”而展開的。正是從這樣的意義上說,全部毛澤東思想,本質上就是毛澤東人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