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議欲立齊王,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齊王母家駟鈞,惡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呂氏故幾亂天下,今又立齊王,是欲複為呂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長者;且代王又親高帝子,於今見在,且最為長。以子則順,以善人則大臣安。」於是大臣乃謀迎立代王,而遣硃虛侯以誅呂氏事告齊王,令罷兵。
灌嬰在滎陽,聞魏勃本教齊王反,既誅呂氏,罷齊兵,使使召責問魏勃。勃曰:「失火之家,豈暇先言大人而後救火乎!」因退立,股戰而栗,恐不能言者,終無他語。灌將軍熟視笑曰:「人謂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為乎!」乃罷魏勃。魏勃父以善鼓琴見秦皇帝。及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獨早夜埽齊相舍人門外。相舍人怪之,以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原見相君,無因,故為子埽,欲以求見。」於是舍人見勃曹參,因以為舍人。一為參禦,言事,參以為賢,言之齊悼惠王。悼惠王召見,則拜為內史。始,悼惠王得自置二千石。及悼惠王卒而哀王立,勃用事,重於齊相。
王既罷兵歸,而代王來立,是為孝文帝。
孝文帝元年,盡以高後時所割齊之城陽、琅邪、濟南郡複與齊,而徙琅邪王王燕,益封硃虛侯、東牟侯各二千戶。
是歲,齊哀王卒,太子立,是為文王。
齊文王元年,漢以齊之城陽郡立硃虛侯為城陽王,以齊濟北郡立東牟侯為濟北王。
二年,濟北王反,漢誅殺之,地入於漢。
後二年,孝文帝盡封齊悼惠王子罷軍等七人皆為列侯。
齊文王立十四年卒,無子,國除,地入於漢。
後一歲,孝文帝以所封悼惠王子分齊為王,齊孝王將閭以悼惠王子楊虛侯為齊王。故齊別郡盡以王悼惠王子:子誌為濟北王,子辟光為濟南王,子賢為菑川王,子卬為膠西王,子雄渠為膠東王,與城陽、齊凡七王。
齊孝王十一年,吳王濞、楚王戊反,興兵西,告諸侯曰「將誅漢賊臣晁錯以安宗廟」。膠西、膠東、菑川、濟南皆擅發兵應吳楚。欲與齊,齊孝王狐疑,城守不聽,三國兵共圍齊。齊王使路中大夫告於天子。天子複令路中大夫還告齊王:「善堅守,吾兵今破吳楚矣。」路中大夫至,三國兵圍臨菑數重,無從入。三國將劫與路中大夫盟,曰:「若反言漢已破矣,齊趣下三國,不且見屠。」路中大夫既許之,至城下,望見齊王,曰:「漢已發兵百萬,使太尉周亞夫擊破吳楚,方引兵救齊,齊必堅守無下!」三國將誅路中大夫。
齊初圍急,陰與三國通謀,約未定,會聞路中大夫從漢來,喜,及其大臣乃複勸王毋下三國。居無何,漢將欒布、平陽侯等兵至齊,擊破三國兵,解齊圍。已而複聞齊初與三國有謀,將欲移兵伐齊。齊孝王懼,乃飲藥自殺。景帝聞之,以為齊首善,以迫劫有謀,非其罪也,乃立孝王太子壽為齊王,是為懿王,續齊後。而膠西、膠東、濟南、菑川王鹹誅滅,地入於漢。徙濟北王王菑川。齊懿王立二十二年卒,子次景立,是為厲王。
齊厲王,其母曰紀太後。太後取其弟紀氏女為厲王後。王不愛紀氏女。太後欲其家重寵,令其長女紀翁主入王宮,正其後宮,毋令得近王,欲令愛紀氏女。王因與其姊翁主奸。
齊有宦者徐甲,入事漢皇太後。皇太後有愛女曰脩成君,脩成君非劉氏,太後憐之。脩成君有女名娥,太後欲嫁之於諸侯,宦者甲乃請使齊,必令王上書請娥。皇太後喜,使甲之齊。是時齊人主父偃知甲之使齊以取後事,亦因謂甲:「即事成,幸言偃女原得充王後宮。」甲既至齊,風以此事。紀太後大怒,曰:「王有後,後宮具備。且甲,齊貧人,急乃為宦者,入事漢,無補益,乃欲亂吾王家!且主父偃何為者?乃欲以女充後宮!」徐甲大窮,還報皇太後曰:「王已原尚娥,然有一害,恐如燕王。」燕王者,與其子昆弟奸,新坐以死,亡國,故以燕感太後。太後曰:「無複言嫁女齊事。」事浸潯聞於天子。主父偃由此亦與齊有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