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清真王之爭(4)(2 / 3)

白柱聽了隻是不言不語。

馬官見了越發當真,乞求說:

“白大人,頭一批封賞,若有馬官,你點個頭;沒有,你搖個頭,不難為你泄漏天機。”

白柱聽了幹脆不吃不喝,坐得端端正正,頭不點,也不搖,麵部毫無表情。

馬官愈發緊張,簡直是提心吊膽,不服也不甘心地說:“沒有我馬官,不打緊。但若有馬明,我不服!圍攻滿城近三個月,他出過多大的力?徐學功那次送糧,他裝聾作啞,不聞不問。是我發現後,帶兵追擊,打散了送糧人。自打那回,我才猛醒,一座孤零零的滿城,憑啥能堅守八十天?誰忠誰奸,還不自明麼!”

馬忠急忙打圓場,說:

“兄弟,莫要亂說,莫要亂說。那馬明兵強馬壯,可不是省油的燈。清真王國還沒建,咱弟兄就鬧別扭,不好,不好。白大人,你說是不?”

十一月十八日這天,灰蒙蒙的玉宇普降大雪,指甲片大的雪花漫天飛舞。立冬頭場大雪尚未徹底消融,烏魯木齊這美麗而寬綽的山溝刹時披上第二套銀裝,大地立時封凍。

戶外寒氣逼人,室內爐火如春。迪化帥府一派祥和氣氛。

妥明主持議論對付古城(奇台)民團之軍事。末了,妥明發出結束語:

“古城子雖距烏魯木齊甚遠,但它影響我軍克宜禾、取哈密之大計,是個挺大的絆腳石,不可不取。馬升馬忠,會後你等好生計議,別叫張明兄弟和孔才連結一氣,要各個擊破,切記切記。”妥明如今實際上已是未冕之王,故而當眾講話特別注重言詞和語氣,盡量做到簡練而不失精到,平和而不乏威嚴,徐緩卻含霸氣。

在馬升馬忠連連“對對,記住了,記住了”的應答之後,他麵對索煥章禮節性地征詢意見:

“索大將軍,今日有何高見?”

妥明原本是走過場,屢屢如此,卻沒想到一向不輕易參言的索煥章竟挪步出班,拱手一禮之後,鄭重其事地開腔發言:“妥大人,索某今日確有要事進言。”

妥明微微一怔,心想該不會連“緩稱王”也改了吧,幹脆不稱王,是吧?你有萬變,我有不變。你變你的,我行我素,豈奈我何!不過,既然當眾征詢意見,就讓他說說,但聽無妨。

妥明這麼一想,便大度地說:

“索大將軍,暢所欲言吧,請講。”

索煥章臨到進言之時,始覺有忸怩作態之嫌,不禁惶恐起來。

因為話未出口,他自己也覺得有出爾反爾之疑,以至羞慚滿麵。但他毫不遲疑,僅僅頓了下,還是大言不慚地表白了一番:“索某在一個半月前,也就是攻破滿城之日,曾鬥膽進言,‘不建國,緩稱王’。幸妥大人有王者之氣度,毫不見怪於索某。今日再勸索某暢所欲言,索某索性再進一言。”

索煥章說到此處,停頓下來,也許是進一步整理思緒,籌措語言,以至引起與會者嘈雜的小議:

“該不會是連‘緩’也改了吧?”

“該不會把滿城讓出去吧?”

“該不會又建國,又稱王吧?”

“去,索大人又不是娃娃,哪會變得那麼快!”

……小聲私議無不傳入索煥章耳中。

妥明和眾人無不好奇地拭目以待,致使索煥章汗顏不已。

為了掩飾出爾反爾見風使舵的尷尬,他不得不借助於誇張的修辭,以至言過其實,但無論如何,那是妥明愛聽的,需要的,是能鼓舞士氣的,隻是說起來心虛而已。索煥章終於抹麵進言:“諸位,這一個半月來,時局的發展、變化你想有多大?!除妥大人外,大家不一定清楚。根據時局變化越來越有利的現狀,索某義無反顧,讚成並全力支持妥大人盡快稱王。”

妥明和眾人聽了不由一怔一驚。一怔是因為事先沒想到。即使前麵的那些小議論,也僅僅猜測而已;一驚是源於索煥章改頭換麵太快,令人一下接受不了。破滿城之日,議建國稱王之事,大家尚記憶猶新,當時的情景曆曆在目。事隔僅僅一個半月,索煥章便唱起反調,不知他將如何自圓其說?

不論怎樣,妥明心態非常好,心想算你識相,識時務者為俊傑,你終於改弦易張!但不知你葫蘆裏賣的什麼藥?這真偽忠奸我需仔細分辨。於是向前把身子一欠,左手一揮,說:“索大將軍,請道其詳。”

索煥章向前移動半步,心態已鎮定如初。他徐徐陳述如下:“其一,攻破滿城之日,東至古城,西到綏來,咱後方十分空虛,民團大有攻城奪縣之勢,僅呼圖壁高克武就三奪景化城。而如今呢,馬明等驍勇之師返回故地,咱後方已趨於穩定。徐學功進駐景化城才半個月,就支撐不下去了,逃往北沙窩去了。”索煥章羅列的如上事實,在場人大都知曉,覺得索然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