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泄密獲罪成流人(2)(2 / 2)

此時那位尾隨而來的漢子也來到飯堂吃飯。他一邊吃著一邊偷窺紀曉嵐,仿佛在判定紀曉嵐是否就是他所尋找的人。

紀曉嵐等三人吃完飯回到客房,關起門來談論那個尾隨而來的人。

紀曉嵐滿臉疑雲,悄聲問道:“不知二位可曾留神,剛才那位獨自吃飯的人,就是一路騎馬悄悄尾隨而來的陌生人。”

英傑皺起劍眉說:“學士所說不差,此人從祁連山北折而來。”

紀曉嵐說:“哦!你怎麼知道?”英傑說:“因為一路上我十分注意後麵的動靜,從未發現此人此馬,在靠近祁連山的岔道,此人突然出現,所以,我斷定他是從山路抄近道而來的。”

紀曉嵐說:“你的判斷有道理。此人一路尾隨,必有用意。我發現他臉上毫無表情,好像除了一雙眼會動外,其餘都是死人的皮。”

“哦,這我倒沒有注意。”英傑迷惑地說,“不過,他的臉麵倒很光堂,與他的身材不太相稱。”

孟劍秋放下手中的茶杯,很果斷地說:“他戴著人皮麵具。”

英傑聽後顯得有些驚詫,怔怔地看著喝茶的孟劍秋。

紀曉嵐坐在床頭,右手一拍左手攤開的《史記》,笑吟吟地點頭道:“孟師兄可謂慧眼識妖,一眼就看破了其中的奧妙。我和英賢弟雖說懷疑其中有假,但卻沒有說準,如此看來,孟師兄還是江湖閱曆深厚啊!”

說完他很灑脫地笑起來,英傑也讚許地展顏而笑。

孟劍秋是觀天真人的弟子,年長紀曉嵐兩歲。而紀曉嵐又是觀天真人的義子,所以,紀曉嵐稱他為師兄。

孟劍秋平靜地說:“師弟與英賢弟久居皇宮,對武林中的詭秘自然知之有限。反之,對宮廷之秘事,我也遠不如你們,這道理一樣。”

英傑說:“如此看來,此人大有來曆。但不知他的目的究竟何在?”

孟劍秋說:“對。因為人皮麵具很昂貴,也很稀少。此人麵戴此物,大有來路,必與江湖有關。如此費心遮去真麵目,怕的是被人看穿。一路潛蹤尾隨,不外乎意在我們身上。”

“師兄所言極是。”紀曉嵐將書放在床上說,“此人緊緊跟蹤,目的恐怕在我身上。看樣子,我倒成了他的獵物。以京城宗派紛繁而言,我想此人的來路定與京城奸黨有關。”

英傑道:“學士兄業已獲罪離京,盧老前輩已被嚴判,奸黨小人當勿憂慮,又何必節外生枝呢?難道他們還怕你不成?”

孟劍秋搖頭道:“依我看,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因為師弟畢竟是乾隆皇上的貼身侍讀之人,平日關係密切。除了閱章對文,共論詩書,探討學問,也曾常常對弈對劍,彼此無隙。常聽宮中傳說學士與皇上借助舞文弄墨,相互戲謔,嬉笑之中各顯機敏,各顯才氣,盛傳不少佳話。傳聞皇上的聰敏與機巧,多半受到師弟的熏陶與感染。所以,民間傳說皇上的半個文庫是學士的腦袋。”

孟劍秋說到這裏喝下一口茶,潤潤嗓子,接著又說:“皇上為何不忍心治師弟於死罪呢?這道理很明顯,皇上是重才之君,他不願毀了你而失去他的半個文庫。這些君臣之誼、文牘之情,恐怕當今的奸黨與佞臣不會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師弟死罪活免,日後重返宮廷,一旦騰達,豈不於他們不利?所以,為了長遠利益,他們不會甘心讓你再顯神威的。此人的出現定與他們有關。”

英傑頷首道:“孟兄說的有道理。不過,此人的手段又是什麼呢?”

孟劍秋端起茶杯又喝起來。紀曉嵐從沉思中抬起頭說:“關於施出什麼樣的手段,依我看,他不會明來也不會硬來。因為,他既與江湖有關,想必也會看出英賢弟不是個等閑之輩,更何況你身背寶劍,諒他也不敢貿然動手。否則,他絕不會等到現在。依我看,今夜定會有一場風波的……”

他的話尚未說完,突然傳來一陣腳步聲,接著門被推開,伸進一個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