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泄密獲罪成流人(2)(1 / 2)

事發之後,乾隆皇帝追究紀曉嵐泄密之罪,紀曉嵐坦誠言道:“皇上嚴於執法,合乎天理之大公。臣眷眷私情,猶蹈人倫之陋習。”

乾隆皇帝對他不提一字的隱喻密函雖然感到惱怒,但也歎服他的漏言奇才,加之他又誠心認罪,坦露情懷,便也死罪活免了。

由於紀曉嵐久居宮廷,常在乾隆皇帝的身邊侍從文學,彼此對詩吟賦互為映照,深得乾隆皇帝的寵信。一旦漏言獲罪,乾隆皇帝倒也為他惋惜。出於執法,囿於公論,乾隆皇帝雖然不忍重判,但也不能以私情庇護,為正國法,還是將他從輕發落,謫戍烏魯木齊效力贖罪。

紀曉嵐之所以為盧見曾鋌而走險,是因為他的長女嫁給盧見曾的孫子盧蔭文,他們是姻親關係。

紀曉嵐姓紀名昀,字曉嵐、春帆,別號觀弈道人。此次西行以道人裝扮,自有來曆。

他的父親紀容舒早年曾與一個算命道士有來往,那道士名叫石開霧,別號觀天真人。此人不僅學富五車,而且劍術極精,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卜卦算命自有一番學理。

紀曉嵐幼時曾染重病,臥床不起。他父親請來良醫術士為其除疾喚魂,始終未能妙手回春。

經人引薦,他認識了天覺寺的觀天真人。經數次邀請,觀天真人來到紀府治好了紀曉嵐的病。

為了感念觀天真人的再造之恩,紀容舒與觀天真人結為異姓兄弟,並讓起死回生的紀曉嵐拜其為義父。

此後觀天真人常來紀府與紀容舒談古論今、飲酒賦詩,發現紀曉嵐天資聰慧、機敏過人,免不了對詩唱和,興之所至,也教他研習劍術。

幾經考證,他發現紀曉嵐文星高照、劍道無望,便敦促紀曉嵐刻苦自勵,發奮圖強,以求蟾宮折桂,日後成為文壇泰鬥。

三十多年後,觀天真人已成為天下少有的劍術高手,他以文德武備震懾江湖武林,成為武當派的掌門人。

當他得知自己的義子紀曉嵐學有所成,成為乾隆皇帝的文學侍從後十分欣慰,而今忽然傳來消息說紀曉嵐獲罪流放邊塞,十分不安,親自到京城安慰紀曉嵐,並囑咐他巧扮道人離京遠涉異地。

道人雲遊四方,飄忽不定,卜卦算命,祛疾造福,已為世人所司空見慣。

扮作道人掩飾本來身份,避凶化吉,免遭仇人暗算,也是明哲之舉。

紀曉嵐少年時曾經常觀看觀天真人與父親的對弈。

家父與義父本都是棋盤高手,兩人對弈,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楚河漢界,兩軍雙峙,殺氣騰騰,各不相讓,直看得紀曉嵐風雷湧動,心智大開。

從棋局的變幻莫測他悟出了為人處世的人生哲學,那便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大智者必有大勇,二者必相得益彰。僅有智而當決不決則優柔寡斷,失去良機。僅有勇而無善謀則魯莽草率,大事難成。

棋局的風雲濃縮了人世的交戰雙方如何在智力、毅力、機敏、果敢、沉著、冷靜等許多屬於本身素質方麵的較量,如何在局部與整體關係方麵分析決斷。

紀曉嵐通過對弈不斷增強了他的思辨能力和判斷意識,因此他認為對弈是智慧的展現和突發,為此他以觀弈道人作為自己的別號。

作為流犯西行的紀曉嵐暗中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關照。

那位護車的英傑即是乾隆的近身侍衛。他名為押解囚犯,實為保護紀曉嵐西行無阻。

他的作用,除了乾隆皇帝和他本人以外,皇宮裏的其他人是不知道的。

紀曉嵐的義父觀天真人也在暗中保護著他。

那位駕車的人即是觀天真人的弟子,他是特意裝扮為紀曉嵐駕車西行的馬夫,對此,局外人也是不清楚的。

駕車的孟劍秋一邊卸車,一邊叮嚀棧家夥計把馬牽進馬廄飲水喂料。

英傑把馬交給夥計,幫紀曉嵐把車內的書囊搬進下榻的客房。

他們三人洗完手臉,來到前麵臨街的飯堂吃飯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