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楊增新之死(4)(2 / 2)

杜治國知道父親被殺的消息後當即痛哭不已, 表示要率領軍隊替父親報仇。

杜發榮是甘肅人,與金樹仁是同鄉。

杜發榮的部隊都是甘肅人。

杜治國一號召,整個旅部全體官兵一致響應,聽從號令,誅殺樊耀南。

金樹仁又派武士們到楊保山的駐地附近化裝後監視其行動,並堵截行跡可疑者查問搜身。

在此同時,金樹仁又派張培元暗中去找楊保山,借喝酒穩住他,並勸說他不要參與兵變。

金樹仁讓馮梁帶領講武堂的官兵們待命行動。

當樊耀南召集文武大員們在督署會議前廳正準備開會時,金樹仁率領軍隊包圍了督署。

一場殺戮又要開始了。

參加會議的人們立刻逃散,但出不了門。

金樹仁大聲呼喊:

“眾位廳道長官們別害怕,我隻要樊耀南投降,交出印信來,否則我要血洗督署。”

樊耀南大聲說:

“金樹仁!你不得放肆!我的軍團人馬立即會來消滅你的,我勸你撤兵,服從我的指揮,我是軍務廳廳長,隻要你服從我的指揮,確保督署安全,你就是最大的功臣。有什麼要求你盡管提出,和平解決。”

金樹仁指著樊耀南,大聲怒罵道:

“你胡說! 你是叛逆! ”

說完下令軍士們衝殺。

樊耀南命令衛士們還擊。

雙方展開了一場激戰。

由於樊耀南的衛士隻有五十餘人,槍彈又不足,雖然拚命衝殺,但終因寡不敵眾,全部戰死。

樊耀南和身邊幾個衛士被逼躲在三堂奮力拚殺, 他等待援軍的到來。

當金樹仁的軍隊衝進三堂時, 樊耀南的護身衛士也一一戰死了。

樊耀南寧死不屈,最後手槍裏沒有子彈,被金樹仁的數名士兵活捉了。

此時,天色已黑,金樹仁不敢耽誤時間,當即下令點起火把,將樊耀南綁在拴馬樁上。

杜治國為替父親報仇,命令手下士兵拔光樊耀南的胡須,挖去他的雙眼,打斷他的雙腿,然後又將衣服點燃,把他活活燒死了。

與此同時, 金樹仁又派人將樊耀南的同謀者和所有的親信火速捕獲,當即槍斃了。

對直接參與殺害楊增新的張純熙、楊慶南、呂葆如等人也經過酷刑拷打後錄下口供,予以槍斃。

原來打算以兵變支持樊耀南的團長楊保山, 依原定計劃坐等樊耀南的衛士來送情報,如有不測,揮兵援助。

當樊耀南殺死楊增新前往督署派衛士調請楊保山出兵時,被暗藏在楊保山駐地附近的金樹仁的武士們所截獲, 並搜出樊耀南的手諭。

所以,消息被封鎖,楊保山一直傻等。張培元又來找他閑談,以飲酒為名把他拖住了。

等楊保山知道真情後,已是公告發布的第二天上午,他已來不及發動兵變,追悔莫及。

督署的槍擊與處決事件不到兩小時,就已全部結束了。

及至天亮,肅清了樊耀南的所有同黨。

金樹仁奪過印信,登上了督辦寶座。

這次慘烈的政變發生在公元1928年7月7日, 所以被稱作“七·七政變”。

政變的結果是新疆的一號人物和二號人物均都死於非命,可謂“雙雄”同歸於盡。

金樹仁乘隙而入奪取了政權。

這正應了中國的一句哲言: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公元1928年7月8日晨,亦即政變後的第二天,金樹仁以臨時省主席的名義匆匆發布公告,曉諭全市市民:昨日以樊耀南為首的叛逆謀殺了本省長官,製造叛亂,戕害軍民,破壞安寧,禍害市民,強占省政府。

經戡亂軍民浴血奮戰, 當即平息叛亂, 正法了首惡及其黨羽。務望各族各界安守本分,勿驚勿憂,照舊務業。

楊保山看了公告自知時機已失,大局已定,再若行動必有惡果,也隻好就此罷手,裝作沒事人的樣子。

金樹仁為了穩住楊保山派張培元勸他效忠自己, 並擢升他為旅長。他出於無奈隻好答應了。

金樹仁派出不少親信分赴南北疆向各級文武官員和地方王公貴族說明了政變的情況,突出了他的平叛功績,強調指出他已全麵控製了局麵,敦促他們承認他為省主席。

這些文武要員和王公貴族都是楊增新的黨羽, 受到楊增新的保護。

他們聽說金樹仁是楊增新的學生,又為他報了仇,自然一致擁戴他為省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