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山中奇遇(1 / 3)

遺世孤立的深山,一座蘊滿靈氣的山,妖魔精怪無法近身的山。

在這靈山內,住著一條心性單純的赤色靈蛇。借著地利之便,它受盡天地靈氣的孕育、日月精華的陶冶,不過百年修行已得了一般精怪千年的道行。

這一尾靈蛇,可說是繼那傳說中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之後天地間的又一奇跡!

在它還是條小蛇時,才剛擁有清醒的意識,便幸運地遇上慈祥的觀世音菩薩。那時菩薩正飛經此地,被山中一處洞穴的靈光吸引,當菩薩正為這處久凝日月精華而成的少見靈穴感歎時,她發現洞穴深處有一雙睜得大大的紅瞳。

菩薩見它渾身充滿奇異的靈氣,且心性純淨無一絲雜念,如此不凡之生靈,若潛心修行不出千年便能修煉成仙!菩薩認為能與它相遇也是一種緣分,便決定親自傳授它修行之法。

這一待就是十年,直至它學會了生存且能完全獨立地修行,菩薩才放心離去。

從此,悟性極高的靈蛇便整日在洞中修煉。偶爾餓了,它就出洞去找些野果裹腹,但這“偶爾”可是短則數月、長則數年呢!

果然,它是不可思議的,與山中的任何動物都不同。而它,也知道自己與靈山中的所有動物相異,包括那些與有著它相似外表的蛇群。它們對它感到好奇,但也因為害怕而不敢接近,每當它欲親近時,它們卻像逃難一般地飛速遊離。

百年來,它一直都過著孤獨的生活,直至近日莫名的煩躁使它無法再潛心修煉。突然間,它竟有些厭煩起它曾經自得其樂的僻靜日子,便決定出洞好好溜達一圈。

但願出洞的這段日子能讓它找到一個“同伴”,無論那同伴是誰,蛇也好、虎也罷、雀也行,隻要有一個肯搭理它的同伴它就滿足了。

☆ ☆ ☆

他,自記憶起就是孤兒,是太虛道長收養了他。

雖然道觀中有些富豪貴胄出生的弟子因他孤兒的低微出生排擠他,但他卻從不為自己孤兒的身份自卑。當然,這並不是因為師尊讚歎他的命格異於常人而沾沾自喜,而是他天性淡漠,懶得與人起是非。

自幼時,師尊便常常誇讚他資質之高前所未見,且生來便帶有淡淡佛性靈光,心如明鏡、塵埃不染、悟性甚高,遠遠超越了其他弟子,故為他取名“無憂”,意為對塵世毫無憂慮牽掛之戀。但也因為師尊的讚賞,又篤定他未來的修行定能超越為師——得道成仙,因而引來其他師兄弟的諸多不滿,甚至嫉恨。

所以,在他滿十五歲那年,他決定拜別師尊、離開道觀。

雖說他少欲少求,甚是適合心無旁騖地修道,然天性冷漠,即便是“成仙”也激不起他心中一絲漣漪,反倒更喜閑雲野鶴般悠哉度日。

於是,他遊遍唐土、踏遍南北,五年後偶遇一奇異之地。那是一座雄偉壯麗的巨山,入目所及盡是奇花異草、林木參天。但這並不是最讓他驚奇的,更令他詫異的是——

這竟是一座蘊滿靈氣的山,甚至讓他覺得似曾相似。

“難道是我前世曾來過這兒嗎?”他喃喃自語著踱入山中。偶有林中野獸出沒,然一路安然無恙。對於這般“怪景”,他絲毫不以為意,在外遊曆多年,所遇大風大浪何止這般,且多是有驚無險,甚少動用到修行所習的法術。

越往山中深入,他越能感受到靈山的純然聖潔之氣,而其中似乎還隱隱夾雜著另一股靈氣的波動……

那是一股與靈山的靈氣相輔相成,卻又不完全一致的靈異之氣。這股靈氣不屬妖、不是怪,似仙又不是仙,究竟是……他好奇地再深入,終於找到那股靈氣波動之處。

突然,他被入目的異景震懾——

一片靈光,一大片的紅豔靈光,那是凡胎肉眼看不見的瀲灩光芒,眩目地閃耀在一泓幾乎望不著邊際的巨大湖泊之上。

在受到這片耀目靈光的震撼後,一陣撲鼻的異香吸引了他。比玫瑰馨香、比茉莉幽雅、比桂花芬芳,但卻不覺絲毫甜膩,反而散發出一股有若寒梅的清甜,非常特殊且迷人的香味。

靠近細看,他不禁發出讚歎:“嗬——”

在這一湖碧水清波中,他竟看見了一條通體紅豔的大蛇,一條他差點兒誤以為是紅色幼龍的靈蛇。而它,似乎也發現了他,比成年男子的身體更為粗壯的蛇身停止了翻江倒海的樂趣,往岸邊遊來。

見狀,他亦不閃躲,似乎“害怕”二字與他無緣。凝望著那兩隻炯亮有神的赤紅色大眼越靠越近,他從那裏麵看到了好奇——單純的好奇。

隨著它的靠近,他發覺那陣迷人的異香更濃鬱了,深深地陶醉感洶湧襲來。真不可思議,它身上非但沒有蛇類的腥濁之氣,反倒散發出一種連天界聖蓮都無法比擬的異香。